文/Smart智富雜誌 呂郁青
成長股達人蕭非凡不到40歲就辭掉老闆,靠著挑選中小型的成長股賺進8位數資產,達到財富自由。蕭非凡說,「看懂趨勢,長抱,就能輕鬆從股市中獲利。」
不過,這道理蕭非凡並非一開始就懂,他從就讀研究所時期就開始投資股票,但當時投資沒有系統、沒有專業能力,每天只會盯著股價,看到有獲利就趕快賣,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前追高買進記憶體(DRAM)大廠華邦電(2344),追高買到股價將近100元,急跌時卻慌了,抱到30、40元才停損賣掉,這是他第1次在股市重傷。他笑說,還好當時有工作收入,不然就沒飯吃了。
原在電子公司擔任行銷企畫的蕭非凡,在2000年轉職到創投業,成為他在股市投資的轉捩點。由於創投業就是需要不斷找到有潛力的新公司投資,蕭非凡對產業研究開始產生興趣,也從中學習到要如何去觀察、評斷一家公司的潛力,加上蕭非凡非常認真鑽研很多書,2002年開始把創投看公司的方法,應用在台股投資上。
這段期間,蕭非凡著重在股本較小的公司,這類公司若處在產業成長的階段,較有爆發力。蕭非凡靠著這套中小型成長股的選股法,順利度過2003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2004年的「兩顆子彈」事件,在股市幫自己累積了不少身價,因此,蕭非凡在2006年出了第1本書《股海奇兵》。
2008年金融海嘯,蕭非凡雖然選對了股票,但是操作面卻沒做好,在股價漲了1倍沒賣掉後,遇到海嘯等級的系統性風險,所有的股票紛紛開始大跌,但他在股價跌了一半時卻沒停損,加上那時蕭非凡使用融資重押,股票被斷頭之餘還要補錢,讓他大傷元氣,這是他第2次在股市大挫敗,現在回想起,他笑說,「還好沒死,還留著一口氣在。」
蕭非凡痛定思痛檢討,認為在操作面有2大部分要改進:第1,在判斷產業趨勢與個股時,不能過度樂觀,要用保守的原則去評估;第2,停損要愈做愈精緻。例如,跌10%後,要問自己還不賣的理由是什麼,這會逼著自己更勤勞、更嚴謹地追蹤基本面;第3,資金水位要隨著成長股的階段調整。
經歷過海嘯洗禮,蕭非凡精進操作面後,現在每年都可以從股市穩定提款,蕭非凡分享挑選成長股的3大原則:
原則1》產業趨勢成長向上
產業趨勢向上,意思是指產業還有成長動能,可以從產業技術的創新度,或是需求面來分析接下來是否還會再成長。
另一種判斷產業趨勢是否向上的方法,就是看同類股的營收或股價(有時股價會提前反應),若是同一類股中公司都不錯,代表這個產業趨勢已經啟動。
原則2》公司體質好
蕭非凡只要看到不錯的公司,都會詳細閱讀整份財報,其中,蕭非凡最重視的「體質好」,意指是否具備競爭力與成長力,主要可以從毛利率以及營收成長的力道來分析,兩者數值皆是愈高愈好。
原則3》股價具吸引力
蕭非凡最常使用當年預估EPS與本益比,來估算股價是否具吸引力,由於蕭非凡偏好的是一年比一年成長的中小型成長股,通常市場會給予15倍到20倍的本益比,因此,若目前的股價只在10倍本益比附近,就是非常便宜的價格。
蕭非凡另一個判斷低點的方式是直接看K線圖,用週K線與月K線,觀察股價是否處在長期的相對低檔區。
蕭非凡提醒,在操作的部分要判斷是否處於成長初期、主升段或是末升段,調整介入的資金水位,則可以從數字變化的幅度來判斷,若營收忽然暴漲又忽然暴跌,很可能是成長初期還不順利。而當營收可以持續3成以上高成長,很可能已經進入主升段,末升段則需要搭配營收與獲利的成長幅度與股價綜合判斷。
若投資新手不會細微調整資金水位,蕭非凡建議,投資新手只要用上面3個挑選成長股原則,找營收、獲利已明顯成長的股票,介入成長最大的階段,較為簡單,獲利也最大。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Smart財經好讀
★用3概念篩出貨真價實成長股
★長抱穩健成長股 股息、價差兩頭賺
★年領股利50萬存股達人:3間官股金融股獲利成長,其中華南金最值得布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