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在全球最大手機基地 看見台灣蘋概股危機

圖/商業周刊提供

▲在塵土飛揚、看不見藍天的大諾伊達地區,Oppo新廠占地1,000畝,它不只自己來,還拉了一大串供應鏈來,緊鄰土地仍大興土木,也會是另一家中資工廠。(圖/商業周刊/攝影楊文財)

文/黃靖萱 攝影/楊文財

有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中國供應鏈為何也要出走,速度甚至還比台灣快?他們將有機會吃下更多iPhone訂單嗎?

我們再度重回印度,前進一個你沒聽過的城市,這裡,正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基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這一年,印度首都新德里東南方的大諾伊達(Greater Noida),異常熱絡,中國手機品牌Oppo在這裡投資約新台幣99億元,設立新的印度總部。去年7月,三星更已啟用在該地造價約新台幣220億元的工廠,這是三星目前為止占地最大的手機工廠,號稱年產量1億2千萬支。

周遭,還有海派、光弘、MCM⋯⋯,這些你可能不太熟悉的中國手機組裝廠,正幫著如中國二線手機品牌酷派、傳音,及印度Micromax等品牌組裝手機。

陸品牌母雞帶小雞
Oppo、小米搶市場,供應商跟進
「如果在印度失敗,就可以關門了」

如同母雞帶小雞,中國品牌來了,下游勢必得跟進。從蘋果供應鏈的移動清單可看出,當台商的移動仍局限在組裝廠時,中國下游的零組件廠卻已開始搬家。

單在印度,跟著組裝廠而來的中國零組件廠,就有3C用鋰電池模組廠,也是iPhone、Oppo、小米等品牌供應商的欣旺達,第一家拿下蘋果金屬機殼訂單的中資企業長盈精密,以及專攻聲學產品如耳機線材及數據線的瀛通通訊等。

在大諾伊達之外,面板廠如京東方、華星光電也在印度碰頭。根據印度中資手機企業協會秘書長楊述成統計,已有150家手機相關的中資企業搶進印度。

他們會來,是因為中國品牌正在強打印度市場。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使用人數雖超過4億3千萬人,但僅占該國智慧型手機潛在總市場的45%而已,成長空間仍大。一位外資手機品牌廠負責印度的採購說,業內流傳一句話:「如果你在印度失敗,差不多就可以關門了。」因為在中國市場,手機品牌大勢底定,除了華為、小米、Oppo及Vivo,其餘品牌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這些尋找一線生機的品牌,全都到印度來。

相較之下,太過仰賴蘋果的台灣電子零組件廠,之前因為蘋果一直沒有表態,且10年前將Android手機引進印度的宏達電,也幾乎消失在印度市場,對印度相對陌生。

值得注意的是,這群中國品牌的供應商,有一部分也是蘋果的供應商,若蘋果後續在印度放大產能,恐會侵蝕更多台商訂單。

例如,iPhone電池模組供應商欣旺達,跟著Oppo來了,但台灣的電池模組龍頭新普及順達,都不打算跟進。「印度,能去嗎?效率非常低,很多供應商去了,大家心裡有數,賺得到錢嗎?成本是問題、工人是問題,上游電池芯運輸效率也是問題,而且他們消費水準低,東西賣不貴,連帶零組件的毛利會好嗎?」一家蘋果零件供應商董事長說。

別小看此移轉效應。三星在印度,也是在當地找可靈活供貨的供應商合作,「我們不希望供應商是為了三星1家公司才來印度,」一位三星採購私下說。如今,被Oppo和Vivo帶來印度的供應商,包括合力泰、京東方等,在印度都已打入三星手機供應鏈中。三星還積極探詢手機用震動馬達、鏡頭等零組件在地採購的機會。

台灣從先行者變落後
曾談妥80公頃地,卻沒人想去
印度官員:「你們要有guts啊!」

其實,過去10年,印度與台灣關係,是在好轉中。據《外交家》雜誌報導,印度與台灣關係的改善,可追溯至1995年,當時印度總理拉奧(Narsimha Rao)與台灣展開合作,成立了「印度台北協會」;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任內,則促成了鴻海對印度的投資案。當然,這可能是印度對中國的制衡手段。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中,所提到的「中巴經濟走廊」將經過克什米爾地區,觸碰了印度的敏感神經,因為印度主張對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擁有主權。

環境對台商有利,但沒意願,局就難成。

我們驅車前往距德里1小時車程外的Oppo新廠區門口,它的對面,仍是黃土一片,牛隻三三兩兩甩著尾巴閒晃,荒蕪的了無生氣,但廠區門口印度臉孔的警衛荷槍實彈在站崗,警備森嚴,形成有趣的對照。緊鄰廠區的土地上仍在大興土木,藍色的門框上寫著「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顯然這塊土地未來也將造出另一個中資工廠。

這片園區,是神達前董事長、金屬機殼廠華孚董事長蔡豐賜的遺憾。

幾年前,同時擔任電電公會印度經貿委員會主委的蔡豐賜,和大諾伊達政府談妥一塊80公頃的土地,回台灣找了多家台廠談,希望大家能一起去設廠,建立如同過去在中國一般的產業聚落。但最後沒人有意願,當地政府在時間壓力下,轉而賣給Oppo。

「你們台灣(企業)要有guts啊!」電腦公會國際合作執行長胡天盛轉述一個印度官員對他說的話。

陸企年資僅十幾年,衝勁十足
老台商:「我動不了,不如繳關稅」

台商會猶豫,一是因為還不習慣沒有優惠措施的環境。一位台商供應鏈董事長分析,在中國,政府為吸引台商設廠,祭出土地、稅負等優惠,工業區的水、電也從不須擔心,但印度卻完全不是。一位已在中國設廠的供應鏈總經理坦言,印度政府原本有一項投資返還的獎勵,包括Oppo、Vivo等投資金額大的大廠都準備了厚厚一疊證明資料申請,但,「迄今沒有人拿過,地方政府都兩手一攤說沒錢啊!」

原因二是,大家仍對一次錯誤的遷徙判斷,餘悸猶存。2010年在時任中國重慶市委書記的薄熙來號召下,筆電品牌廠惠普將亞太結算中心從新加坡移至重慶,鴻海、廣達、英業達等ODM廠都隨之進駐,一大票零件供應商也被逼著大規模遷徙。然而,大投資並沒有迎來大成長,當年最積極跟進的機殼廠,已有兩家收攤。

更關鍵的原因是,這群平均年資都超過30年的台灣零組件業,已失去當年西進時的野心,「老實說,台灣的供應鏈老了、兵疲了,如果真不行在中國做,也不太有興趣再往下做了。」一位台灣電子供應鏈董事長嘆口氣說。資誠中美貿易戰工作小組成員的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曾博昇,這段時間接觸很多小廠,在面對供應鏈移動的掙扎時,最後都說:「我根本動不了,要動,還不如我去繳關稅!」就死守在中國。

相較之下,中國零組件供應商平均年資10多年,他們,更像當年在全球開疆闢土的台商,衝勁十足,這是第一次出國長征。

蘋果出走中國反更黏陸企
他們一樣苦於錢難賺
但除了手機,更著眼電動車機會

我們走入中國手機電池模組廠航天總經理王秀春的辦公室,他熟練的泡著中國茶招待客人,來印度3年,他還是喝不慣印度茶。

他拿出手機說,一些來得早、在印度有點規模的中國手機關聯企業,大約有40多家的主管們,組了一個微信群。他們常在裡頭討論政府政策,要用人時,還會在群裡做員工徵信。

中國廠來到印度,關係比在中國還緊密。在大諾伊達周邊,除了投資額大,且工藝複雜的機構件無法在印度採購外,就連晶片,都有聯發科可以提供。手機代工廠印度MCM總經理李格觀察,從主機板、充電線、電池模組到包材,約有80%零組件都已能落實在印度採購。「中國(零組件廠)比我們積極多了,和品牌很配合。手機供應鏈我們並不強,不像筆電。這幾十年,中國已經建立起自己的手機供應鏈,」一位台商電子業大老觀察。

先行者先贏,這是必然邏輯。

跟台商一樣,中國廠商也遭遇很難賺錢的問題。李格分析,在這裡,生產手機的成本會略高於中國國內。因為印度員工的工作效率較低,且電力不穩,在工廠內要配發電機、不斷電系統等,都是成本。

然而,中國廠商看的是更大的機會。以電池廠欣旺達為例,它的第一個海外公司就在印度,它看上的不只是手機,還有筆電與電動車市場。因為印度政府「印度製造」政策,已喊出在2030年,所賣的車都是電動車,還將蓋鋰電池超級工廠。當美國製造、印度製造、印尼製造等浪潮崛起,與其之後被阻絕於門外,不如先成為各國要在地製造時的要角。

不可否認,中國政府是這群零組件廠外移的推手,台商推測,這群企業應該有拿政府補貼,當中美貿易摩擦提升,讓部分製造商快速擴大海外基地、分散風險,順勢增加區域影響力,是中國的大方向戰略。

在新的戰場,最後左右勝負的因素,原來,還包含大家對未來的想像格局。

有意思的是,川普開打中美貿易戰,想弱化中國的影響力,但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蘋果,走出中國後,合作對象卻可能更集中在中國廠商上。

接下來,台商該怎麼辦?下一站,我們要重回中國最大的科技聚落:深圳,去尋求答案。那裡,曾是全球最信仰集中式生產、最吃「人口紅利」的聚落,而它,正經歷劇烈轉變。

※迎接碎鏈時代!iPhone移出中國追蹤之旅,請見《商業周刊》1655期。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一支iPhone移出中國的追蹤之旅 碎鏈時代

聯發科吃蘋果落空,三星自產還外銷!手機廠「自己的晶片自己做」,台灣IC業麻煩大了?

一個考2次就放棄;一個中年失業、拚1次就考上公職!缺錢時要韌性,有錢時再任性

財務長也要清理茶水間!在瑞典工作的台灣人體悟:比福利更有價值的「尊重」

有小酌習慣,反而容易養成易瘦體質!醫師公開:減肥適合喝4種酒,快收藏~

關鍵字: 商業周刊印度手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外資4交易日提款台股1178億 鴻海今遭砍逾7.2萬張淪賣超王

外資4交易日提款台股1178億 鴻海今遭砍逾7.2萬張淪賣超王

美國強勁經濟數據表現,引發美放緩降息步調的疑慮,今(13)日外資賣超556億元,創下史上第11大單日賣超金額,累計近4個交易日已從台股提款1178.77億元,單日外資賣超鴻海(2317)7萬2078張,高居外資賣超第1名個股,廣達(2382)、台積電(2330)分別賣超2萬491張、1萬5739張,分居外資賣超第2、3名個股。

2025-01-13 17:34

世芯-KY抱一張賠15萬 千金股全倒上市櫃8檔跌逾百元

世芯-KY抱一張賠15萬 千金股全倒上市櫃8檔跌逾百元

台股今(13日)殺聲隆隆,上市千金股中有5檔單日跌逾百元,以世芯-KY(3661)單一交易日跌掉150元、跌幅5.09%,每股2795元作收,抱一張現賠15萬元。

2025-01-13 14:40

台股重挫523點!3檔高息ETF爆逾16萬張大量 00919登成交王

台股重挫523點!3檔高息ETF爆逾16萬張大量 00919登成交王

愈跌愈買!台股今(13)日收跌523.25點,失守2萬3千點整數關卡,盤後ETF成交排行出爐,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高股息(0056)與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3檔台股ETF爆出逾16萬張成交量,名列成交排行榜前3強,其中00919單日成交量逾18萬1959張。

2025-01-13 14:09

南亞科去年全年虧逾50億元、每股虧1.64元 估DRAM市場Q2復甦

南亞科去年全年虧逾50億元、每股虧1.64元 估DRAM市場Q2復甦

南亞科 (2408)今日公佈2024年第四季營收為65.75億元,較上季減少19.2%。第四季DRAM平均售價季減低十位數百分比,銷售量季減高個位數百分比。

2025-01-13 15:31

裕隆城首年營收破55億、人流破千萬次 今年喊目標營收破57億

裕隆城首年營收破55億、人流破千萬次 今年喊目標營收破57億

裕隆(2201)旗下新店裕隆城盤點2024年開業第一年業績,營收達55億,人流突破千萬次。展望2025年,裕隆城目標挑戰營收突破57億,裕隆城更表示,商城準備豐富年菜、精美伴手禮及精彩活動,邀請民眾進城採買年貨、吉祥過好年。

2025-01-13 15:00

美食-KY進軍美東市場 全美朝百店規模前進

美食-KY進軍美東市場 全美朝百店規模前進

美食-KY(2723)去年Q4合併營收季增4%,大幅超出歷史同期表現,反映美國、中國市場雙雙繳出更強勁的成長動能,其中,美國東岸紐約、紐澤西州門市也盛大開出,全美門市持續朝百店前進。

2025-01-13 14:34

滙豐銀:亞洲GDP 4.4%優於全球平均2.7% 看淡日圓年底前維持160價位

滙豐銀:亞洲GDP 4.4%優於全球平均2.7% 看淡日圓年底前維持160價位

滙豐銀行預期穩健的全球經濟前景、持續擴大的企業盈餘成長,以及多數央行同步降息,將可能有利於風險資產類別,全球股票的報酬表現可能會優於債券,由於 印度和東協國家成長強勁,加上中國不斷加大政策刺激措施的力道,2025 年亞洲 (除日本以外)的經濟成長可能保持在 4.4%,遠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 2.7%,估今年底之前日圓兌美元維持在160價位,偏弱日圓有利率日本企業出口表現。

2025-01-13 13:33

台股重挫逾380點!權值股鴻海聯發科熄火 台積電翻黑

台股重挫逾380點!權值股鴻海聯發科熄火 台積電翻黑

美國就業數據表現亮眼、市場憂慮聯準會(Fed)對2025年對於降息恐更趨謹慎,衝擊上周五(10日)美國四大指數全面下挫,受到權值股重挫影響,台股今(13)日開盤半小時殺聲震天,權值股鴻海(2317)、聯發科(2454)率先翻黑,鴻海跌逾3%最低來到174.5元,為2024年9月19日以來新低,成交量逾4.4萬張位居上市成交量排行冠軍,在台積電(2330)也翻黑下,台股盤中指數重挫逾380點失守2萬3000點整數關卡。

2025-01-13 09:48

200萬人被錢香醒!8檔台股ETF今入帳160億 00919豪撒近百億

200萬人被錢香醒!8檔台股ETF今入帳160億 00919豪撒近百億

台股ETF趕在蛇年來臨前先發錢給投資人過好年,《ETtoday新聞雲》盤點入帳資料發現,光是今(13)日就有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等8檔ETF選在今日配息入帳,金額估達159.74億元,逼近160億元,合計受益人數達198萬8214人,將近200萬人被錢香醒。

2025-01-13 00:02

電價漲7%?台電否認 「盼國會支持2000億撥補」

電價漲7%?台電否認 「盼國會支持2000億撥補」

有關媒體報導電價可能漲7%、水電雙漲等臆測,台電強調,電價由電價審議會決議,台電目前也無規劃漲價方案,台電爭取2000億元預算是為了補貼民生電價,2022年到2024年,台電每年吸收民生電價成本超過800億元,3年間就吸收了2800億元,國際間其他國家也有類似做法。

2025-01-13 09:3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