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憶君
「你看今年1月的伊朗事件,影響石油價格,黃金也在飆漲,美元有人覺得會走弱,有人又說不會…市場上永遠都有不同的說法,所以我從不覺得有一個投資商品是穩定的。」很難想像,眼前這位演活《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憂鬱喪子的劉昭國、獲得2019年金鐘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的溫昇豪,儼然像一位財經界行家般分析政經時局。
沉穩、內斂一直都是溫昇豪給外界的形象,多元、收放自如的戲路卻總能讓人耳目一新,在演藝圈闖蕩10餘年,而立之年後才開始嶄露頭角,溫昇豪的沉潛和出線,讓他對於收入更懂得「穩定」和「保本」的重要。
溫昇豪有一位很會理財的母親,結婚後也有很會理財的太太,自己在年輕時代雖然生活捉襟見肘,但已有「定期定額買基金」的習慣,堪稱演藝圈標準的理財達人。
溫昇豪回憶,退伍後因為有理財專員的推薦,開始1個月3000、3000元的買入基金,有多一點收入後就是5000、5000元的扣款,當時最熱門的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富達新興市場基金,溫昇豪都曾申購。雖然在外界看來已經是投資的起步,但溫昇豪卻不這麼認為,因為當時的生活還是左支右絀的多,為了到英國倫敦工作,他也只能趕緊把基金贖回,才能提供足夠的財力證明獲得簽證。
投資權值股當定存 每年穩定配息
30歲後,精湛演技在《敗犬女王》、《犀利人妻》等劇,發揮得淋漓盡致,部部叫好又叫座,溫昇豪人氣大開。當時,做保險業務員的母親在溫昇豪國中時為他保的郵局儲蓄險剛好滿期,拿回了一筆錢,演藝事業逐漸穩定的他,要媽媽自己留著,卻也深刻感受到每個月固定繳一筆小錢、幾年後就能累積成大錢的威力,以儲蓄險當作保本的理財概念,開始深植腦海。
因為溫昇豪很早就明白,藝人是一個高風險卻薄利的行業,投入的成本是青春和時間,外界或許看到了光鮮亮麗,但忽略了經年累月的積累過程,沒有升遷制、沒有勞健保、沒有週休2日,靠的就是自己的拚搏,「我們本身就是業務,也是一個商品,我們行銷我們自己。」
「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溫昇豪對於演藝事業看得透徹,所以每次拿到單筆較大的收入後,他選擇的是未雨綢繆,每年固定將收入投向儲蓄險保單,3年、5年還本的都有,收入多時就會多買幾張保單;近幾年每年都會有儲蓄險保單陸續到期,溫昇豪已考慮周全,沒工作時就剛好有一筆金錢支援,如果有工作,就繼續拿來買保單滾收益。…(本文節自財訊601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