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調查指出,疫情引發全球經濟衰退,超過一半的亞洲企業表示,已盡所能作好充分的準備。(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
滙豐集團今(28)日發布2020年《商貿領航調查:建構更好的未來》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企業供應鏈中的脆弱環節,促使企業重新思考如何為供應鏈注入更多的透明度和可溯性;在管理庫存方面,企業正在從「即時」(just-in-time)模式轉變為「以防萬一」(just-in-case)模式。
疫情引發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滙豐集團訪問來自亞洲7個經濟體的1,400多家企業,調查顯示,亞洲企業認為自己在2020年的前6個月已做好準備應對挑戰,55%亞洲企業表示,已盡所能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比例遠高於全球其他地區的企業;當全世界正逐漸走出這場公共衛生危機時,更高的準備程度讓亞洲企業處於較有利的位置。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工商金融業務處負責人蕭仲程表示,數位化不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亞洲企業已經意識到數位化的好處及優勢。雖然過去一些企業較不願意採取新的科技,但是疫情已清楚地揭示擁抱改變的必要性,數位化流程能夠讓企業提升復原力並抵禦外部衝擊。
這次疫情也凸顯出企業供應鏈的脆弱性。根據滙豐調查結果,54%的亞洲企業表示,未來將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以及可溯性;同時超過3分之1的亞洲企業將檢視供應鏈的上游合作廠商,以確保供應鏈承受得住未來的挑戰。
蕭仲程認為,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企業需要重新檢視自身供應鏈、營運資本以及現金流之間的關係,以預先減輕和管理風險,同時企業還可以考慮不同的策略,使其供應鏈更加適應市場變化,其中,台灣企業生產多元化以及增加海外布局的趨勢最為明顯。
當需要描述具有韌性的企業時,亞洲企業表示,最重要的3個特徵是敏捷、以客戶為中心和透過可持續的方式行事。當被問及建立韌性時的最大障礙時,亞洲企業多援引財務因素,例如現金流量以及營運成本。
蕭仲程強調,對於亞洲各地的許多企業來說,疫情帶來百年一遇的當頭棒喝,因此企業的韌性強度關乎生存與否;如果企業想要在此之後存活下來並蓬勃發展,就必須考慮改變自身的營運方式,無論是透過更進一步的完善數位化戰略,或是加強供應鏈系統的管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