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薪資縮減,導致年輕人的買房夢越來越遠。(示意圖/資料照)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
物價漲、房價漲就是薪水不漲,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110年物價指數CPI顯示,110年全年物價上漲率1.96%,雖低於2%通膨警戒線,但仍創下民國98年至今13年來最大漲幅。更讓人無奈的是,面對物價上漲速度如此之快,台灣民眾的薪資水準,卻只有緩步上漲,甚至,去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1,422元,還較2020年的4萬1,437元減少,是五年來首次負成長。可見,國人去年薪資成長都被通膨吃掉,實質購買力下降。
面對實質所得下降的情況,台灣年輕人買房的夢想,恐怕越來越遠。對此,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台灣政府這幾年雖然有提供首購族相當低的貸款利率,促進年輕人購屋的意願,但其實也潛藏一大隱憂。
章定煊進一步指出,台灣目前整體的購屋貸款利率是往下調的,面對物價指數上漲,利率往下調的狀況,所呈現的就是實質負利率,在這樣的狀況底下,首購族買房壓力相對較輕,因此近幾年首購族的比例相對偏高。不過,這樣的實質負利率,是一個不正常的狀況。
章定煊提醒,美國即將升息,台灣是否跟著調整利率,都是未來需要衡量的因素,除非台灣政府像日本政府一樣讓台灣一直處在長期實質負利率,才能一直支撐台灣首購族,否則,一旦利率往上調整,這一批首購族的薪資水平若未隨著上漲,那房貸壓力就會變得相當大。
面對物價、房價,與薪資成反比的狀況,政府是否應該要祭出更有效的方法,增加國人收入?
章定煊說,政府一直都有在做一些方法提升,例如調升基本工資、前瞻計畫等,但效果並不彰顯,其實要讓整體勞工的薪資水平及福利提升,應該要仰賴工會的強大,不過台灣的工會組織一直偏弱,建議政府應該從工會組織下手,參考歐美國家的方式,來拉升工會的存在必要性,因工會相對強大的話,就能更勇於跟公司談判,進而促進勞工的薪資與福利,才能實質提升台灣整體勞工就業環境與條件,解決台灣普遍低薪的問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