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兆麟/專訪
首日「大交通大未來」專題首部曲《交大人、交大事》下半場,前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普誠科技董事長姜長安、凌陽科技董事長黃洲杰、聯傑國際董事長郝挺等人,要帶大家從交大的過去看到台灣半導體業的奇蹟。
▲當天進行專訪的賢齊館,就是由老校友出資蓋起來的,圖由左而右為交大校友會執行長陳俊秀、凌陽科技董事長黃洲杰、普誠科技董事長姜長安、公信電子董事長宣明智、聯傑國際董事長郝挺。(圖/記者湯興漢攝)
交大在台灣科技業起飛中扮演何種角色
宣明智說,主要是因為交大是台灣第一個有半導體實驗室的地方,所以很多半導體人才和基礎就是在這培育出來的,如果沒有那批人才,就沒辦法接受技術移轉,所以台灣半導體技術是從交大,轉到工研院的電子所,再轉移到聯電,聯電成功之後就走上軌道了。
▲現在的半導體業大老們,過去都曾在交大博愛校區求學過。(圖/記者湯興漢攝)
姜長安則說,談到理工科,大家都會說台成清交為半導體業培育很多人才,但其實當年還是有些差異,像他是民國67年畢業,但當時他考大學時,清大還沒有電機系,直到他的下一屆才有,所以現在回頭看,從民國40幾年,交大做電子研究所,53年開始有交大大學部,清華電機是64年才開始招生,所以63年他考大學時,清大還沒有電機系,當時交大是重視工學院,所以從交大電子研究所,交大工學院一路下來,在電子電機這方面,培育比較早,人才也因此比較多。
至於他自己是民國45年出生的,當時蘋果的賈伯斯跟微軟的比爾蓋茲,兩人都是1955年出生的,從那時候開始才有PC,再把產業一路帶上來,交大也是在那段時間,培育很多人才,創造這麼大的影響力。
談到交大最早在半導體領域的課程,黃洲杰說,他大四那一年,有教授開了全台第一門半導體工程的課,他們班是台灣第一個有半導體工程的班,之後半導體工程、IC,就變成很重要的題目,他們班在畢業之後,進半導體業的超過一半,所以在這過程中,交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始點。
▲幾位董座回憶,當年全台灣第一堂半導體課程就開在交大。(圖/記者湯興漢攝)
宣明智則說,他是民國62年畢業,大三的時候,還在上胡定華上的電子電路,更早是真空管,跟IC有關只有大四這門課,但當時沒學到什麼東西,IC這個東西真正變成一門學科,是從大四開始,當時是一個很新的東西,而交大很快就抓住這塊。
聽到這裡,姜長安也笑說,他畢業的那年,有教授從美國回台灣,開了一門課叫「微處理器」,那個時候沒人知道那是什麼,所以那時各個系所,共有一百多人去修那個課,老師都找不到那麼大的教室。
▲普誠科技董事長姜長安說,他念書時期時還沒有人知道微處理器是什麼。(圖/記者湯興漢攝)
交大的核心價值為何
一提到交大的核心價值,宣明智首先回答,交大校訓就是知新致遠、崇實篤行,白話文說就是要很務實地去做,之後還有飲水思源,後來在校友會中,他們又討論說要互為彼此貴人、互相幫忙,所以這幾個字,就一直圍繞在他們周圍。
▲交大老校友們在飲水思源碑前合影。(圖/記者湯興漢攝)
郝挺則表示,他在交大求學四年對他一生影響非常大,尤其這四年認識的學長師長,還有社團裡面很多同好,這些對他的未來都有非常大的幫助,那時交大博愛校區很小,但一進門就會看到飲水思源,就像剛剛宣董講的,「崇實篤行、飲水思源」,所以他們畢業以後,都會記得不斷回饋母校,希望母校更茁壯,這就是交大的精神。
▲聯傑國際董事長郝挺說,交大的精神就是飲水思源。(圖/記者湯興漢攝)
黃洲杰則說,交大就是一個家庭,他在學校那四年,當時大概只有700人左右,也因此認識了很多人,所以畢業後在這個行業裡,學長們都會對後輩非常照顧,之前認不認識其實都不重要,核心概念就是這是一個家庭,從這個家庭出來的人,都會記住一件事,就是「飲水思源」。
與陽明併校後 交大的未來展望
自陽明和交大合併成陽明交通大學後,儘管併校不久,但風波卻不少,包括新生手冊矮化交通名稱、校歌難產,甚至連校長續任的投票方式,雙方都有衝突,這次老交大校友們回校,也難得針對併校發表看法。
黃洲杰說,他們當年進交大,就尋求能跟有醫學院的陽明做整合,也是因為有學長的高瞻遠矚,才能一路看這個事情成真,但今天大家會問合併看法,一定是因為看到合併後的結果,交大看起來很受到委屈。
▲凌陽科技董事長黃洲杰認為,陽明和交大合併還有一段過程要走。(圖/記者湯興漢攝)
但他認為,這種事情還是有過程要走,至始至終他們都是交大校友,兩校合併之後,新的畢業生才是陽明交大的校友,他們很清楚每個部份大家扮演的角色。
黃洲杰認為,兩校合併來說,應該是交大迎娶陽明,就像傳統婚姻的過程,他覺得交大身為男方要讓一下,至於未來合併過程要如何更平順,他們會更努力去協助,但他覺得他們不是主人,未來的畢業生才是主人。
宣明智則說,他是看到趨勢,在醫療產業裡面最關鍵還是半導體,即使新藥的發展也跟交大強項有關,所以交大跟醫學院結合,過去是一個理想,但這個「醫」並不是生物科技,在兩校合併後也感受跟原先想像有點差別,但最後目標,還是要讓半導體跟醫療產生互補。
▲交大老校友討論交大與陽明合併的看法。(圖/記者湯興漢攝)
所以他認為陽明原本強項的東西,不能因為合併慢下來,交大也是一樣,要期待兩校合起來的優勢,希望大家要有耐心,因為越難的東西,育成越需要時間,既然已經合併,就希望大家給予關懷,負面事情即使再不滿意,也不要把情緒丟進去。
至於學校的辛苦大家也看的到,一個校長要管兩個校區也很辛苦,但外面一下要歸罪校長是要搶這個位子,一下又罵別的,這樣不好,對交大校友會來說,他們能夠對學校有什麼關懷或感恩的地方,他們都會去做,校友會力量也很大,特別是最近半導體業,能應用在大交通上面有太多東西了,又可以連結各方面實力,這是可以幫台灣的地方,所以這次他就來號召「大交通大未來」,希望既然交大有這個實力,那就來把智慧交通發展出來。
特別是交大得天獨厚優勢,一是科技元素,另外在交通方面,交大也有很多交通管理的人才,現在交通部很多人才都來自交大,所以現在就是要看如何配合政府的需求還有和法規,把這樣的循環串起來。
▲公信電子董事長宣明智認為,交大和陽明合併需要時間才會看到成果。(圖/記者湯興漢攝)
台灣過去產業都是靠代工外銷,要做什麼都聽客戶,要怎麼改也是聽客戶,所以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現在我們有整合的能力後,把軟體帶進去,台灣本土的應用就是很好的機會,這是我們的交通產業的「內循環」,等內循環每家廠商能力都建立起來之後,之後外銷就會變成「外循環」,這樣一來台灣產業就起來了,所以台灣現階段已經是已開發國家,相信在交通領域也很快就可以做出來。
陽明跟交大合併之後,未來在生醫、醫技部分,未來也可以循這個模式,踩著半導體的優勢做出來,這就是台灣的成功方程式,最後宣明智也總結說,新竹佔全台研發50%,未來台灣也不用羨慕矽谷,因為我們未來就是矽谷。
《大交通大未來》系列專題:
►大交通大未來1/半導體董座秘辛大公開 聯電發跡全從「他們三人」開始
►大交通大未來3/鴻海劉揚偉平台大願 揭傳統車廠10年難跨EV關鍵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