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工程師Ben,在2022年的加密貨幣熊市負債千萬元。
圖文/鏡週刊
FTX破產之前,29歲的Ben(化名)已在這波熊市賠上1,000萬元,包含250萬元的儲蓄、150萬元的信貸,以及家人借他的600多萬元。身高超過180公分、有些韓星範的Ben,是北部國立大學資工系的畢業生。幾次聯繫,他不是剛上完英文課,就是在健身,他也有筆記習慣,聊到不同階段的錯判,總能隨手查閱當時的手記。回顧鉅額損失,他檢討自己,財商與研究不足。但其實,他參與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四伏。
3年前,Ben在同學介紹的投資交流群組,認識加密貨幣的美元放貸—一種將美元借給買賣加密貨幣投資者然後賺價差、低風險賺息收租的投資方法—交易所如此介紹。Ben本來對加密貨幣敬而遠之,觀察美元放貸半年後,他小額投入,很快賺到甜頭,又接觸期現套利,「加密貨幣交易,有個東西叫永續合約,就是賺現貨與期貨價差,我在FTX上寫程式自動交易,串接下單、查資料之類,那時候覺得超好賺。」
月賺30萬 集資父母兄大玩槓桿
牛市當道,300萬元的本金,很快賺進200萬元,「一個月就賺30萬元,真的會想,那麼認真工作幹嘛?」2021年1月,他在手機記事本寫下他的人生規劃,30歲存到新台幣1,680萬元,35歲賺到3,000萬元退休,過上每年花費100、200萬元的生活。
要達成目標,他需要更多本金。在南部做生意的爸爸、媽媽與哥哥聽了決定支持,他也提供他們3至5%的利息。
▼Ben從大學接觸理財,不時會寫投資檢討筆記,仍難逃風險。
那是順風順水的一年,比特幣年中回落,但很快一路往上飆,直到2022年,全球經濟風雲變色,他漸漸發現做什麼都不對,套利也不再吃香。他想找其他投資機會,接觸到一種叫「槓桿代幣」的金融商品。那時他的理解是這樣:直接買幣,漲幅套利有限,開槓桿,又很容易爆倉。(開槓桿是加密貨幣常見的交易方式,讓投資人以較小的資本開倍數得到較大的資金來投資,但淨值低於最低保證金時,會被強制結算,就稱爆倉。)槓桿代幣號稱可開3倍槓桿,但保證永遠不會爆倉。
日本列監管 風暴裡國人全身而退
接觸區塊鏈相關產業一陣子的Ben,對加密貨幣的未來充滿信心。他想,其他虧損就算了,這筆再跌也沒關係,大不了他可以長期持有,便將手上剩下的400萬元全部all in,「結果研究不夠透澈,才發現如果幣價一直跌,即使漲回原本的價格,也會有磨損成本,讓我原本投入的錢愈來愈少。號稱不會爆倉,交易所只是利用另外一種方式賺錢而已。」
在Google搜尋槓桿代幣,前幾頁幾乎都是各家交易所提供的訊息,少數幾篇對於槓桿代幣的解釋,拉到最後的風險提醒,才以隱晦的方式說明極端行情可能增加更多的成本。
▼日本FTX用戶在這波國際事件中全身而退。圖為在日本研究金融科技的律師黃亞森。
中心化交易所巨頭FTX倒下,但包括幣安等其他中心化交易所依然盛行,也凸顯這新興投資與產業需要監管的討論。
日本很早就經歷了交易所破產之痛。2014年,設在東京、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宣稱被駭客入侵,聲請破產,漫長的官司打到現在,用戶仍未取回資產。黃亞森指出,「但也因此日本開始討論怎麼保護用戶,成為第一個提出加密貨幣交易所監管架構的國家。」
日本的做法是依據風險,以監理支付機構等類金融機構的方式,來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加密貨幣交易所若想在日本營運,必須向金融廳申請執照。黃亞森解釋,監管重點包括交易所的公司資產必須與用戶資產分開,意即公司不能隨意挪用用戶資產。此外,交易所要在網站跟用戶正確傳達加密貨幣的風險、出事的申訴管道與紛爭解決機制。更重要的是,用戶的債權優先於其他債權人。
FTX一出事,日本金融廳就下令停業,凍結用戶資產。不到一週,FTX日本便發布公告,明列數位資產餘額及法定貨幣餘額,讓用戶放心。最新消息,日本用戶有望於2月底取回資產。當FTX發生慘劇,全球用戶仍求助無門時,日本用戶可說是全身而退。
▼Ben至今不敢讓家人知道投資實際虧損狀況。
有了加密貨幣交易所執照,日本金融廳不只在這次FTX事件中保護本土用戶,也可以對交易所提供繁複、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做出管制。黃亞森笑說,同樣在交易所開槓桿,FTX日本只能開2倍,FTX國際版可以開50倍。
嚴格的法令,可能引發業者反彈,也減少投資人快速賺取報酬的機會,但黃亞森認為,「總比出大事,用戶才在想自己財產在哪、哪邊可以申訴來得好。很多人排斥監管,其實監管立意沒有不好,是法規制定不好、缺乏彈性才不好。例如槓桿倍數,其實可以針對不同用戶資產等級來限制,日本政府也一直在調整,何時鬆綁、何時抓緊是金融監管最難的地方。」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相人間】我是怎麼踏上破產危機 加密貨幣風暴下的監管難題
【加密貨幣風暴4】監管機制路迢迢 台韓都有年輕人因投資失利自殺身亡
【加密貨幣風暴1】主婦增貸900萬想速還房貸 FTX突破產!錢全都領不出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