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劉敏夫:歐債警報隱隱作響

【文/劉敏夫】

歐洲金融市場近期回穩,惟寧靜的表面下暗潮洶湧,政治動盪等因素,可能會令九月德國大選後的形勢轉趨凶險,歐股這一波不錯的暑假行情恐將跟著謝幕。

自二○一○年希臘引爆歐債危機以來,歐債問題始終是投資人難以抹滅的傷痛,隨著時序來到七、八兩月,包括義大利等南歐國家都來到償債高峰,歐債是否再掀波瀾各方關注。

歐洲市場七月表現穩健

不過,七月轉眼過去,市場不僅出奇平靜,歐股暑假以來的表現甚至可圈可點,公債市場也回穩;部分看多的市場人士,甚至以經濟面出現復甦跡象等為由,建議投資人增持歐股,完全無視於歐債威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鑑於南歐諸國政治動盪、德國大選即將登場,加上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可能縮手等不確定因素,因此儘管今年暑假歐洲金融市場風平浪靜,但是九月後形勢可能轉趨凶險,停、看、聽或許才是明哲保身的投資策略。

這幾年歐洲國家為了解決債務危機進行諸多努力,並在增強防火牆規模以及建立銀行業和財政聯盟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歐元區的制度性缺陷,以及主要債務國經濟增長表現欠佳的情形,讓歐債解決之路崎嶇不平。

七、八月適逢南歐高負債國家償債高峰,根據彭博社的調查統計數據,義大利、西班牙、希臘以及葡萄牙等四國這兩個月到期債務,總計達到約一二二六億歐元。歐債危機的不好經驗,令市場一度對暑假償債高峰期存有戒心,但是目前並未傳出重大利空消息,當地金融市場也未見異常,七月以來歐洲金融市場整體來看表現穩健。

根據彭博社統計數據,道瓊歐洲六○○指數七月以來上漲了有約五%,扭轉了六月份下跌五.二七%的劣勢。在六月份歷經十八個月來最猛烈的下跌之後,七月份歐洲公債市場同樣止跌回穩,因為歐洲央行提供前瞻性指引的舉措,平息了投資人的緊張情緒。

觀察近期歐洲股市表現亮眼背後的原因,首先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符合預期,且美國聯準會聲稱購債計畫將保持彈性等利多,舒緩了投資人的相關憂心。

同時,不僅德國、法國等歐元核心國家的PMI持續上揚,就連財政吃緊的義大利與西班牙的製造業活動也出現好轉態勢,引發了歐洲經濟逐步走出衰退泥沼的樂觀期待。而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歐洲央行(ECB),也都預估歐元區二○一四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回到正成長一%以上。

從企業獲利面來看,歐股今、明兩年的獲利估計將分別增長三%與五%,但本益比卻從十二倍上調到僅十三.六倍,讓歐股對美股相對折價達三成,加以歐洲央行在資金面上仍趨向寬鬆,這些都讓歐股的投資價值逐步浮現。

歐債鬼影幢幢,或許只是虛驚一場,但是市場分析師提出警告,不少歐元國家的政治緊張逐漸高漲,恐引發歐元區在德國九月大選過後,爆發一波新的動盪。歐洲股、債市能否延續近期穩健局面,仍是一個大問號。

政治緊張恐引發新動盪

放眼歐洲,不少國家的政治情勢緊張,恐成為引爆另一波歐債危機的導火線,不少經濟專家認為,歐洲危機大部分來自政府的不穩定,像是葡萄牙的執政聯盟搖搖欲墜,西班牙總理Mariano Rajoy收賄醜聞纏身,以及義大利執政聯盟對於稅改意見分歧。

Jefferies資深歐洲經濟專家Marchel Alexandrovich就認為,目前歐洲情勢只是刻意被平息,義大利及西班牙政府可能垮台尤其令人擔心,因這會造成政府空窗,從而導致歐洲央行的收購公債計畫陷入困境。

事情還不止如此,希臘最近又爆出可能需要額外金援來渡過難關,而且希臘國會日前通過德國等國際金援單位要求的財政改革措施,可能令數萬名公務員失業,也引發大批民眾湧上街頭抗爭。市場人士擔心,一旦希臘政府瓦解,由反撙節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取得政權,情勢將會反轉,屆時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問題將再度搬上檯面。

在歐洲政情動盪之際,德國也將在九月舉行四年一度全國大選,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能否實現三連任,延續德國歐債紓困政策,就看此役。觀察人士認為,德國領導人的變動對未來因應歐債危機的政策,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

不過,就算梅克爾連任,也無法保證歐債不起波濤。因為歐元區以財政緊縮換取資金援助的危機解決模式不改變,圍繞在援助條件的談判,將令歐債危機充滿波折,且一旦其他歐元國家政局出現變化,勢必也會影響債務協商。

也難怪野村控股政治分析師Alastair Newton會提出警告稱,歐洲湧現的政治緊張,可能會引發歐債危機大火在十月份審查下一輪希臘紓困案時爆發。 (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關鍵字: 先探投資週刊劉敏夫歐債歐元Mariano Rajoy梅克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外資4交易日提款台股1178億 鴻海今遭砍逾7.2萬張淪賣超王

外資4交易日提款台股1178億 鴻海今遭砍逾7.2萬張淪賣超王

美國強勁經濟數據表現,引發美放緩降息步調的疑慮,今(13)日外資賣超556億元,創下史上第11大單日賣超金額,累計近4個交易日已從台股提款1178.77億元,單日外資賣超鴻海(2317)7萬2078張,高居外資賣超第1名個股,廣達(2382)、台積電(2330)分別賣超2萬491張、1萬5739張,分居外資賣超第2、3名個股。

2025-01-13 17:34

世芯-KY抱一張賠15萬 千金股全倒上市櫃8檔跌逾百元

世芯-KY抱一張賠15萬 千金股全倒上市櫃8檔跌逾百元

台股今(13日)殺聲隆隆,上市千金股中有5檔單日跌逾百元,以世芯-KY(3661)單一交易日跌掉150元、跌幅5.09%,每股2795元作收,抱一張現賠15萬元。

2025-01-13 14:40

台股重挫523點!3檔高息ETF爆逾16萬張大量 00919登成交王

台股重挫523點!3檔高息ETF爆逾16萬張大量 00919登成交王

愈跌愈買!台股今(13)日收跌523.25點,失守2萬3千點整數關卡,盤後ETF成交排行出爐,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高股息(0056)與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3檔台股ETF爆出逾16萬張成交量,名列成交排行榜前3強,其中00919單日成交量逾18萬1959張。

2025-01-13 14:09

南亞科去年全年虧逾50億元、每股虧1.64元 估DRAM市場Q2復甦

南亞科去年全年虧逾50億元、每股虧1.64元 估DRAM市場Q2復甦

南亞科 (2408)今日公佈2024年第四季營收為65.75億元,較上季減少19.2%。第四季DRAM平均售價季減低十位數百分比,銷售量季減高個位數百分比。

2025-01-13 15:31

裕隆城首年營收破55億、人流破千萬次 今年喊目標營收破57億

裕隆城首年營收破55億、人流破千萬次 今年喊目標營收破57億

裕隆(2201)旗下新店裕隆城盤點2024年開業第一年業績,營收達55億,人流突破千萬次。展望2025年,裕隆城目標挑戰營收突破57億,裕隆城更表示,商城準備豐富年菜、精美伴手禮及精彩活動,邀請民眾進城採買年貨、吉祥過好年。

2025-01-13 15:00

美食-KY進軍美東市場 全美朝百店規模前進

美食-KY進軍美東市場 全美朝百店規模前進

美食-KY(2723)去年Q4合併營收季增4%,大幅超出歷史同期表現,反映美國、中國市場雙雙繳出更強勁的成長動能,其中,美國東岸紐約、紐澤西州門市也盛大開出,全美門市持續朝百店前進。

2025-01-13 14:34

滙豐銀:亞洲GDP 4.4%優於全球平均2.7% 看淡日圓年底前維持160價位

滙豐銀:亞洲GDP 4.4%優於全球平均2.7% 看淡日圓年底前維持160價位

滙豐銀行預期穩健的全球經濟前景、持續擴大的企業盈餘成長,以及多數央行同步降息,將可能有利於風險資產類別,全球股票的報酬表現可能會優於債券,由於 印度和東協國家成長強勁,加上中國不斷加大政策刺激措施的力道,2025 年亞洲 (除日本以外)的經濟成長可能保持在 4.4%,遠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 2.7%,估今年底之前日圓兌美元維持在160價位,偏弱日圓有利率日本企業出口表現。

2025-01-13 13:33

台股重挫逾380點!權值股鴻海聯發科熄火 台積電翻黑

台股重挫逾380點!權值股鴻海聯發科熄火 台積電翻黑

美國就業數據表現亮眼、市場憂慮聯準會(Fed)對2025年對於降息恐更趨謹慎,衝擊上周五(10日)美國四大指數全面下挫,受到權值股重挫影響,台股今(13)日開盤半小時殺聲震天,權值股鴻海(2317)、聯發科(2454)率先翻黑,鴻海跌逾3%最低來到174.5元,為2024年9月19日以來新低,成交量逾4.4萬張位居上市成交量排行冠軍,在台積電(2330)也翻黑下,台股盤中指數重挫逾380點失守2萬3000點整數關卡。

2025-01-13 09:48

200萬人被錢香醒!8檔台股ETF今入帳160億 00919豪撒近百億

200萬人被錢香醒!8檔台股ETF今入帳160億 00919豪撒近百億

台股ETF趕在蛇年來臨前先發錢給投資人過好年,《ETtoday新聞雲》盤點入帳資料發現,光是今(13)日就有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等8檔ETF選在今日配息入帳,金額估達159.74億元,逼近160億元,合計受益人數達198萬8214人,將近200萬人被錢香醒。

2025-01-13 00:02

電價漲7%?台電否認 「盼國會支持2000億撥補」

電價漲7%?台電否認 「盼國會支持2000億撥補」

有關媒體報導電價可能漲7%、水電雙漲等臆測,台電強調,電價由電價審議會決議,台電目前也無規劃漲價方案,台電爭取2000億元預算是為了補貼民生電價,2022年到2024年,台電每年吸收民生電價成本超過800億元,3年間就吸收了2800億元,國際間其他國家也有類似做法。

2025-01-13 09:3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