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機構對未來造船與改裝船需求預估,業界高階認為還會受客觀因素影響。(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的最新分析預測,未來10年需要拆解的船舶超過1.5萬艘;英國諮詢公司航運策略(Shipping Strategy)敦促船廠大規模增加產能,以確保達到國際海事組織(IMO)規定的綠色目標,甚至預言新的造船熱潮可能會持續幾十年。對於這些預測,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驗船中心執行長鄭志文都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在環保法規日益嚴格、全球商船隊日益老化的背景下,業界估計大批老舊船舶將面臨拆解的前景,BIMCO則預測,到2032年,1.5萬艘以上,載重超過6億的船舶將被拆解,數量超過目前貿易船隊總數的四分之一,比過去10年翻了一倍。
在過去10年間,共有7780艘、總計達2.85億載重噸的船舶被拆解,其中約60%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建成的。根據BIMCO的預測,由於本世紀以來全球船隊規模急劇擴大,在未來10年中,這部分船舶將成為主要拆解對象。
BIMCO的首席航運分析師Niels Rasmussen表示,由於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限制越來越嚴格,預計許多舊船將比正常情況下更早被拆解。根據過去經驗,50%的商船在船舶25歲之前進行拆解,90%在30-35歲之前拆解。
航運經紀公司BRS的數據顯示,去年拆解的船舶總噸位仍然較低,總計不超過1000萬載重噸,為10多年來的最低水準,遠低於2900萬載重噸的10年平均水準。
克拉克森2月底的數據顯示,主要船隊的平均船齡正在增加,散貨船的平均船齡從5年前的8.7年增加到11.1年,油輪的平均船齡從5年前的10.1年增加到11.7年,貨櫃船的平均船齡從2018年的11.4年增加到13.7年。克拉克森估計,根據最近頒布的CII,假設近期交易模式和船舶的速度及技術狀況沒有變化,按噸位計算,目前31%的船隊將被評為末段的D或E級。
在油輪方面,Braemar的最新數據顯示,20年船齡以上的船舶約佔油輪船隊的8%,高於2019年的2.2%。現在,亞洲造船廠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是,大量船舶報廢就意味著需要相同數量的新造船。
英國諮詢公司Shipping Strategy的負責人Mark Williams敦促船廠大規模增加產能,以確保達到IMO規定的綠色目標;他指出「如果全球船隊要達到IMO的2050年排放目標,那麼全球船隊都需要更新改裝」。該公司分析,到2050年,每年需要建造或改裝的船舶超過3500艘;在2010年的鼎盛時期,全球造船業每年能夠生產2700艘船。
Williams認為,塵封多年的產能將不得不在這個十年結束前再度啟封,新的造船熱潮可能會持續幾十年。
謝志堅對於這樣的預測提出了不同見解,他分析,散裝船因為要爭取租家生意,需要加緊建造節能船好被租家挑中,貨櫃船做的是定期航線,自己操控船隊,這一波能大量訂造船舶是因為賺了很多錢,目前的訂造數字900多艘已經是破天荒,預測每年需要建造或改裝的船舶(各型商船)超過3500艘,終究只是預測數字,船公司會不會建造與改裝那麼多船還要看客觀條件,如果經濟不景氣,船公司不賺錢,就會以船舶減速等克難方式來因應環保法規。
在造船廠方面,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出口快速成長,運輸需求暴增,長江沿岸大量造船廠設立,2008碰到金融海嘯,超過五成造船廠關掉,悲劇收場。對於商船減碳的要求,目前主要是歐盟在力推,其他國家並沒有那麼積極,有些事情還要觀察。
鄭志文則分析,為了達成2050年零排放目標,現成船的改裝和綠色船舶汰舊換新的新造船量勢必不在少數,但是科技的進步,例如碳捕捉技術,零碳燃料的技術發展,還有對航商而言最重要的改裝或新造船成本、甚至不同階段的運費考量,都非常有可能影響這些統計數據。如果單純用船齡來考量,可能會與實務面的實際數據有所偏差。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