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氏船籍社提出的研究報告估上海、休士頓等國際大港2050年可能無法營運。(圖/翻攝自中國港口網)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在巴拿馬運河乾旱問題遲遲未見改善的情況下,英國勞氏船級社(LR)和勞氏船級社基金會上周五發表的《2050年全球海事趨勢》中指出,由於海平面上升影響港口運營,到2050年,包括上海、休士頓等國際大港可能無法使用,需要加速脫碳和引用新的技術。
對於這份報告,我國驗船中心執行長鄭志文指出,海平面上升加上漲潮,一些國際大港是很可能無法使用,而且這已經是不可逆的現象,現在就靠努力避免環境惡化。
英國勞氏船籍社商務總經理呂芳儀則指出,技術上是可以用浮動碼頭(Floating terminal)取代,只是成本會很高,所以聯合國訂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不過水面上升,代表海運這個行業會更被需要。
英國勞氏船級社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全球3800個港口當中,約有三分之一位於熱帶地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最強烈的影響。到2050年,海平面估計上升40釐米,上海、休斯頓和拉扎羅· 卡德納斯(墨西哥)等世界大港都可能無法運營。
報告中指出,包括鹿特丹在內的其他主要港口也已經面臨壓力。各國需要投資提高港口和物流基礎設施的效率和彈性,以跟上不斷增長的進口和消費需求。這份報告是委託智庫《經濟學人影響》(Economist Impact)撰寫。
勞氏的發言人表示,像上海這樣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港口,可以建立類似荷蘭Maeslant Barrier和倫敦Thames Barrier的防洪系統;這將消除每十年不斷提高現有防洪牆的必要性,但是一個短期和昂貴的解決方案。
巴拿馬運河管理當局上周則指出,如果今年的乾旱持續下去,巴拿馬運河可能會進一步減少每日授權船舶通過的最大數量。這條運河處理著大約5%的世界貿易。
目前巴拿馬運河每天最多有32艘船隻獲准通過,低於正常情況下的36艘。 船舶最大吃水從50英尺降至44英尺。從10月開始,運河預計每天的通行次數可能會減少到30-31次。
1995年著名男演員、導演凱文·科斯納曾經推出一部「水世界」科幻電影,描述在21世紀初極地的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倖存的人類都散落在海洋上被稱為「環礁」,以廢金屬和破舊的海上船隻簡陋建造的浮動社區中,並努力尋找「旱地」的故事;海運業界擔心電影中的情節搞不好成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