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灣金融研訓院提供)
撰文:鄭貞茂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語出《禮記》〈大學〉篇,意思是個人必須從正心修身做起;身體健康,家庭才能興旺,之後才能將國家治理好,並進一步平定天下。本文由此聯想,希望介紹讀者一些衡量身體健康、家庭、銀行及國家財務健全的一些指標,俾供社會各界參考。希望在新的一年,國人都能夠改善健康與家庭財務狀況,銀行體系也更健全,國家經濟發展更能蒸蒸日上。
修身》
控管體脂肪率
以免指數過高恐影響壽命
首先,就個人身體健康指標而言,到醫院進行體檢,通常會檢查血壓、心脂、血糖、肝功能、以及心電圖等,而近年來流行的一個健康指標則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又稱「體脂肪率」,主要是指「人體脂肪」與「體重」之間的比率,通常使用身高除以體重的平方值來判定。
體脂肪率可用來判定一個人的肥胖程度(詳見雜誌表1),一般而言,男生正常體脂率約在15%~25%之間,女生約在20%~30%之間,年齡愈大體脂率會較高,成年男子的體脂肪率超過25%,成年女子超過30%,就達到醫學上所謂的「肥胖」。
2010年8月美國國家肥胖觀察協會(National Obesity Observatory)出版一份報告指出,些微肥胖者(BMI介於30%~35%)可能減損壽命3年,嚴重肥胖者(BMI介於40%~50%)壽命可能減少8~10年。
齊家》
資產除以負債的倍數上升
顯示台灣家庭財富狀況改善
在努力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之下,也必須了解個人與家庭的財務健康指標,這主要是依據個人或家庭的財務收入是否能夠達成財務目標而定。通常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目標包括目前生活品質、未來收入前景、是否有足夠的儲蓄、是否擁有不動產及保險、以及老年退休規畫等。從花旗(台灣)銀行所公布的統計來看,2013年台灣民眾財務健康指數為50.7分(詳見雜誌圖1),雖較2012年小幅增加,但仍未回到2010年及2011年的水準。
另一個簡單衡量家庭財務健康狀況的方法,則是比較家庭所得與儲蓄、以及資產與負債的變化情況。
根據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地區平均每戶家庭所得總額從2001年的新台幣110萬8,461元增加至2013年的119萬5,566元,但家庭儲蓄金額卻從2001年的新台幣21萬779元逐漸減少至2013年的19萬4,286元,家庭儲蓄率(即家庭儲蓄除以家庭所得總額)亦從2001年之19.0%下滑至2013年的16.3%(詳見雜誌圖2)。
在家庭資產與負債方面,根據央行資金流量統計,家庭部門(含家庭及非營利團體)金融性資產總額從2000年之新台幣32兆元增至2012年之66兆6,000億元,增長107.9%;家庭部門金融性負債則由2000年之新台幣9兆1,000億元增至2012年之13兆4,000億元,約略增長了48.1%。由於資產增加速度遠大於負債,所以資產除以負債的倍數從2000年之3.5倍上升至2012年之5倍,顯示台灣家庭部門的資產負債情況是呈現改善的(詳見雜誌圖3)。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呈現的是整體家庭的所得與財富變化,但並未探討分配問題。此外,許多媒體喜歡用家庭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高達8、9成的比率來凸顯國內家庭負債情況嚴重,這也是有點以偏概全。
銀行》
國內銀行營運績效持續改善
系統性危機的風險亦下降
家庭部門的金融性資產包括存款、票券、債券、共同基金、上市櫃公司股票、保險以及退休金等,這些都需要倚賴健全的金融市場機制運作以及安全的金融機構,過去一般民眾常以為金融機構不會倒,但在經歷了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大海嘯後,民眾更應了解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的重要性,但是要如何衡量一家金融機構是否健康經營呢?
以銀行為例,國際上最慣常使用的衡量指標為CAMELS,這是由Capital adequacy(資本適足率)、Assets(資產品質)、Management Capability(經營品質)、Earnings(獲利性)、Liquidity(流動性)以及Sensitivity(敏感性,尤其是對利率波動的敏感性分析)等6大項目所構成,而經常使用的衡量指標包括資本適足率、備抵呆帳覆蓋率、營利淨收入/員工人數、資產報酬率(ROA)、淨值報酬率(ROE)、流動資產比率、流動準備比率等。
從資本適足率來看,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定義,這是指銀行自有資本總額除以風險性資產總額的比率,比率愈高代表銀行相對上較安全,能夠應付金融市場波動所帶來的衝擊。從2008年至2014年9月底,本國銀行的資本適足率都維持在11%以上,顯示台灣銀行業者在經營上都相對安全。
其次是在備抵呆帳覆蓋率上,過去幾年大幅上升,顯示銀行因應呆帳損失的能力大幅提升。再者,觀察銀行員工獲利能力,平均每位行員在2007年可為銀行賺進34萬7,000元稅前淨利,2013年更提升為162萬9,000元,顯示銀行經營能力提升。而反映在銀行獲利性上,無論是資產報酬率或是淨值報酬率,這幾年都是穩定上升。
再者在流動準備比率上,在業者的積極努力下,這幾年都維持在26%以上的高水準,遠高於央行所要求的7%,也顯示國內行庫有充分的準備來因應臨時的擠兌狀況。從CAMELS的數據來看,國內銀行的營運績效仍在持續改善當中,且發生系統性危機的風險也持續下降中(詳見雜誌表2)。
平天下》
政府整體負債已逼近法定舉債上限
應增加稅收比重,避免收支再惡化
最後,如何衡量一個國家或政府的財務健全度?一般而言,政府財政收支如果能夠產生盈餘當然是最理想的,但是政府通常會審酌經濟情勢而調整財政政策,再加上台灣政府在民主化之後,許多政治人物為了討好選民,往往採取減稅或增加補貼的政策,這使得政府的財政收支在近年來出現了日益窘困的情況,而政府的整體負債金額也逐漸逼近法定舉債上限。因此我們認為當務之急,仍應想辦法增加稅收比重,並且重視財政支出紀律,避免政府財政收支持續惡化。
以政府稅收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來看,2008年達13.4%,算是近年來的高點,但2009年遭遇金融海嘯而使稅收比重降至11.8%,2010年再降至11.5%,過去幾年隨經濟情勢好轉,稅數比重逐步回升,但因股市成交量萎縮導致證交稅收入減少,因此2013年稅收占GDP比重仍僅12.0%,離健康情況仍有段距離(詳見雜誌圖4)。
此外,台灣是一小型開放經濟體,面臨國際資金大量移動,有時會引發不必要的金融動盪,如何衡量一個國家應對國際資金移動的能力,通常會以外債金額除以外匯存底的比率作為代表。台灣公共部門所舉的外債並不多,至2013年為止約23億美元,反觀民間部門對外舉債的金額高達1,678億美元,而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所幸台灣過去這幾年外匯存底也快速累積,2013年底高達4,168億美元,因此外債占外匯存底比重僅40.8%,顯示台灣有足夠的能力因應短期的國際資金移動。
鄭貞茂
現職: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系博士候選人、台灣大學經濟學學士
經歷:花旗銀行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台灣經濟研究院 助理研究員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1月號》。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