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總座22億元呆帳交代不清 台灣最大銀行螺絲鬆了?

圖/商業周刊提供

▲臺銀14個月提列逾百億元備抵呆帳,遭獨董、立委質疑授信品質下降。(圖/商業周刊)

文/王姿琳

臺銀備抵呆帳提列2018年較前年增加4.6倍

全台灣最大的銀行,最近狀況很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來大同集團財務危機連環爆,二度主辦其聯貸案的臺銀成最大苦主。據統計,臺銀對大同集團的債權超過80億元,光是即將下市的華映與綠能2間公司,就占約38%。

備抵呆帳數字前後不一
被質疑為預算達標拉低獲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30日,臺灣金控獨立董事陳錦稷在個人臉書上公開質疑:臺銀的備抵呆帳數字,竟從2017年的16億元大幅度跳升至去年的73億元,管理層不僅解釋不清,甚至想透過董事會強行通過財報。

所謂備抵呆帳,就是銀行在面對放款時,評估可能拿不回來的款項,而提列對應的呆帳金額。對銀行來說,備呆提得多,當年度獲利會減少,但若呆帳真的發生,就能用該筆金額直接回沖。

以往,銀行提列備呆採「最低限度」制,去年首度導入國際會計準則九號公報(IFRS9)後,須取金額「高」者計算,因此,各銀行提列金額都比過去高,像土地銀行,備呆就從近6億元增加至34億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這次讓陳錦稷最反彈的,不是臺銀提出更高的備呆數字,而是臺銀總經理邱月琴呈報的數字前後不一,原稱含華映授信餘額22億元在內,共提列73億元。但調查後發現,該筆22億元並未包含在內。甚至,1名臺銀前高層直言,臺銀內部為了「湊」出73億元數字,還想找其他客戶授信案件充數,「拿好客戶來湊,很危險,做法也不對啦!經營團隊弄了1禮拜也講不清楚!」

臺銀雖非上市櫃公司,但它屬於政府百分之百持有的銀行,按理來說,全民都是臺銀的股東。儘管它背負政策使命,與民營銀行追求獲利的表現無法相比,但若與公股比較,做為經營績效指標的資產報酬率(ROA),臺銀近5年幾乎持平,在八大公股敬陪末座。

這次,臺銀一舉將備抵呆帳覆蓋率拉高至715%。備抵呆帳覆蓋率的算法是,用備呆金額除以逾期放款餘額,數字越高,代表承受呆帳的能力越強,今年前2月,全體國銀的平均為553%。

陳錦稷會質疑臺銀財務數字操作並非沒道理。曾任公股行庫獨董的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朱浩民就指出,泛公股行庫每年都有預算目標,一旦達標,就可領到績效獎金。通常在盈餘狀況佳的時候,即便沒有預期呆帳發生,也會額外提列備呆金額,避免隔年度預算被拉得太高,反而達標不易。

中華獨立董事協會副理事長、實踐大學財金系講座教授沈中華強調,長遠來看,提列呆帳,雖然是提升資產品質,對債權人(編按:指銀行客戶、買銀行發行債券者)有所保障,但若從一般公司來看,就會減損當年度獲利,財報也無法允當表達公司經營能力,「就是欺騙股東!你怎麼知道股東同意(經理人)挪移呢?」

總稽核2年換5人
被質疑人事更換太頻繁

3年前,臺銀董事長呂桔誠執掌兵符後,臺銀經營階層,僅去年8月因前任總經理魏江霖屆齡退休,而由最資深的副總經理邱月琴內升為總經理,整體而言變動不大。唯獨管理內控的總稽核人選,從2017年5月到2019年3月,短短2年內,連同金控、銀行在內,總稽核就換了5個人次,更換速度之頻繁,也讓陳錦稷提出警示。

獨董陳錦稷自2016年8月31日起就擔任臺灣金控的獨董,他是總統蔡英文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學弟,也是重要財經幕僚。過去2年,他對臺銀的財報都沒有異議,今年卻緊咬不放。

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2016年8月中。時任富邦金獨董的他,就在董事會上放炮,抨擊負責旅館業務的富邦旅館管理顧問公司,明明是富邦蔡家的私人公司,興建飯店的土地卻從富邦人壽取得,「擺明吃豆腐,」陳錦稷說,強調若要拿人壽土地蓋旅館,也應照程序標租,不能損及股東利益。

當時,富邦對此事澄清是有誤會,但臺銀對這次獨董的質疑,只表示:「已虛心檢討改進。」面對商周詢問提列方式與過去差異為何,是否逐案檢討等問題,都未回應。

2年前,永豐金內部有吹哨者出來揭弊,此次則是銀行界首度由獨董針對公司經營層發難。臺銀目前看來雖不是重大弊案,但獨董用最高規格去檢視,並無不妥,起碼他的糾舉,讓大家看到,面對監督,臺銀管理層竟是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台灣最大的銀行,螺絲真的鬆了!

※本文刊登於《商業周刊》1639期,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不簽和解書,我就讓公司破產!」揭開愛評網「最離奇」資遣流程背後,由盛轉衰的關鍵

少了店員成本,小七無人店業績還比實體店差...4點看懂為何追求「無人」經營,竟成最大敗因

在英國工作7點前下班、半年調薪5-10%...為什麼這位台灣工程師還是發誓一定要回台灣?

為什麼高鐵女服務員都綁「高馬尾」?形象管理專家分享:3個害你形象被扣分的髮型地雷

減肥一定要先減壓!前台大醫師:從85到65公斤,我這樣突破3個減肥瓶頸
 

關鍵字: 商業周刊台銀台灣銀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抽中一張拚賺16萬! 光焱科技申購明起跑

抽中一張拚賺16萬! 光焱科技申購明起跑

新股抽籤別錯過!光焱科技(7728)明日即將開放申購,抽中一張有望賺16萬元。

2025-02-20 12:02

搥心肝!日圓「0.2210」刷4個月最差 10萬台幣少換3.6萬日圓

搥心肝!日圓「0.2210」刷4個月最差 10萬台幣少換3.6萬日圓

受到美元走貶影響,台銀日圓現鈔賣出牌告價今(20)日一開盤就衝出「0.2210」的價位,為去年10月8日以來最差,10萬台幣估將少換逾3.5萬日圓,相當少吃36碗要價1千日圓的拉麵。

2025-02-20 09:27

00878一度貼息爆逾8萬成交量 再寫4大驚奇

00878一度貼息爆逾8萬成交量 再寫4大驚奇

「國民ETF」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今(20)日除息,此次每股配息0.5元,若以昨(19)日22.96元收盤價計算,年化配息率約8.71%,今日以22.51元開出,盤中一度呈現貼息態勢,10點半左右翻紅重回填息路上。

2025-02-20 10:30

英特爾分拆傳聞不斷 美國晶片大神:賤賣有前景的公司

英特爾分拆傳聞不斷 美國晶片大神:賤賣有前景的公司

近期有關英特爾分拆的傳聞四起,市場認為這可能推升該公司市值至2370億美元(約新台幣7.8兆元)。然而,前英特爾首席矽工程師吉姆凱勒(Jim Keller)卻認為,英特爾的價值應達1兆美元(約新台幣32.77兆元),分拆或出售業務是一種粗心的決定。

2025-02-20 11:57

瑞銀分析師看好輝達 預期再交出強勁財報

瑞銀分析師看好輝達 預期再交出強勁財報

瑞銀分析師蒂莫西·阿庫裡(Timothy Arcuri)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儘管投資者情緒轉為喜憂參半,NVIDIA仍將公布穩健的業績,並預計其表現將達到或超越市場預期。該公司對輝達的評級為買入,目標價為185美元。

2025-02-20 10:07

台積電魏哲家哭哭! 半導體圈:美國蓋廠時間、金錢都是台灣2倍

台積電魏哲家哭哭! 半導體圈:美國蓋廠時間、金錢都是台灣2倍

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公開向外表示赴美設廠「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引起半導體圈熱議,近期外電也報導有設備協力廠商觀察,「某間在美國也有據點的半導體業者,在台設廠興建時間只要19個月可以搞定,美國卻要消耗38個月的時間」業界更爆「不論是蓋廠所需時間、金錢,美國都是台灣的2倍」。

2025-02-20 00:42

ATM裝機成長數探8年新低 3業者2024交易金額破兆元

ATM裝機成長數探8年新低 3業者2024交易金額破兆元

金管會公告國銀自動櫃員機(ATM)裝設機台數統計,至去年底為止,國內ATM來到3萬318台,雖然續創新高,但僅較2023年小增191台,新增數量探8年來新低。

2025-02-20 00:22

規模逾百億台股科技型ETF 6檔近月績效繳出正報酬

規模逾百億台股科技型ETF 6檔近月績效繳出正報酬

觀察近期規模超過百億以上之台股科技相關ETF表現,共計有6檔,近一個月都繳出正報酬,分別群益半導體收益(00927)、群益科技高息成長(00946)、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國泰台灣5G+(00881)以及富邦科技(0052),財務管理專家表示,台灣基本面結構健康,科技族群可望持續受惠於全球AI趨勢扮演產業發展與盤面表現要角,投資人亦不妨透過台股科技相關ETF來掌握後市行情。

2025-02-20 13:54

公共建設去年近7400億元創17年新高 量能執行率93%

公共建設去年近7400億元創17年新高 量能執行率93%

國發會今(20)日召開第126次委員會議,說明去年整體公共建設計畫經費超過7,800億元,執行金額約7,392億元,創近17年新高,執行量能超過93%,執行成果涵蓋交通、文化、經濟、水利及衛生福利等多項民生需求建設,今年仍將持續穩健推動各項重大建設。

2025-02-20 13:49

快訊/台股收盤大跌116.62點 台積電跌10元至1080

快訊/台股收盤大跌116.62點 台積電跌10元至1080

台股今(20日)開低走低,加權指數終場大跌116.62點,以23487.46點作收,跌幅0.49%,成交量3815.48億元。

2025-02-20 13:3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