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船公司5月開始少了高價舊長約庇蔭,估計獲利會逐季下滑。(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國內外貨櫃船公司今年第一季多數都還享有獲利,但是國內長期關注貨櫃三雄的法人認為,萬海第一季會虧是因為手上即使有長約也沒甚麼約束力,且該公司還不具備攬運高價美國內陸貨載能力所致,但是5月1日美國線新約實施後,陽明與長榮的長約優勢會消失,在市場船噸過剩情況下,估計獲利會逐季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這家法人分析,長榮海運因為有做過減資,首季EPS拉高,如果以原有資本額來估算,EPS與陽明海運相當;對於有資深水手指長榮第一季列了未分配盈盈餘稅,但從財報上來看並未見到這個項目,有可能是海外所得匯回出現的稅負支出,一般未分配盈餘稅都是列在第二季,陽明、長榮如果第二季有正式下單訂造船舶,出現重大資本支出,加上要扣除付給股東的現金股利,未分配營運壓低,稅負支出也會降低。
去年美西線的長約價每大箱(40呎櫃)在7到8千美元之間,今年大約在1300-1500美元之間,因為降幅很高,估計第二季就會有較多船公司出現虧損,第三季貨量雖會增加,但在新造船持續交船情況下,現貨市場運價難以拉升,甚或可能降低。
法人分析,過去市場不好時船公司可以要求造船廠延後交船,但是現在船公司口袋滿滿,造船廠不可能同意延後交船,有船公司估計供給過剩狀況在2024年可以改善,但是韓國造船廠宣稱2025年塢位已滿,新訂單要2026年才能交船,因此估計2025年還是會有船噸過剩問題。
對於海運業界以貨櫃三雄的未分配盈餘、利息收入與現行股價,提出三雄股票值得長期投資的看法,法人認為,這一波景氣疑慮很大,船公司只要出現虧損股票就很難賣,該公司是不會建議投資人投資的。
一家投顧董事長則表示,現在貨櫃三雄是吃老本的狀況,坐吃山空,癡癡等下一波景氣復甦;買貨櫃股是為了賺股利,卻賠掉價差(除息會扣減股價),又估計無法填息,羊毛出在羊身上,總算起來怕是「根本沒賺」;過去兩年多貨櫃船公司大賺是百年一見,未來很難再期待有類似榮景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