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正重掌商港事業發展協會,以年內碼頭與拖車獲准引進外勞為目標。(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基隆報導
台灣商港事業發展協會首任理事長洪英正,相隔4年在同業敦促下,去年年底重掌該會理事長職務。洪英正指出,他不是無病呻吟,碼頭與貨櫃拖車缺工問題非常嚴重,再不設法解決,美國西岸疫情期間出現碼頭嚴重堵塞現象就會在台灣上演,在交通部各級長官支持下,他以今年內爭取到開放引進外勞為目標,希望明年內完成專業培訓開始上線。
洪英正透露,春節開工首日,碼頭工人報到情況讓他心寒,台灣的年輕人情願做自由的外送員,不願當碼頭工人或貨櫃拖車司機,現在工人與司機都有嚴重的老化問題,情況年年惡化,嚴重威脅到台灣經濟發展。
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年1月14日在新春記者會上指出,部內已在努力幫業者爭取開放外勞,但因牽涉到政府整體政策,需要持續努力,也要與勞動部協商,碼頭會透過自動化減少人力需求。
洪英正表示,他已先後拜訪交通部航政司司長韓振華與航港局局長葉協隆,兩人都願意支持協會的建議案,計畫在今年內完成相關規劃,透過跨部會協商,取得勞動部支持開放外勞。
▲高明貨櫃碼頭透過後線自動化設施,讓一個貨櫃進出碼頭僅需11分鐘時間。(圖/翻攝自高明貨櫃網站)
協會願意承諾給予本國碼頭工人70萬以上的年薪保證,招募不到本國工人才引進外勞,初期可以先引進三成外勞,後續再視狀況增加雇用外勞比例。
洪英正指出,目前政府僅允許製造業與營造業引進外勞,但製造業製造出的外銷產品,如果沒有碼頭工人與貨櫃拖車完成運輸裝卸工作,是不可能順利外銷的,而颱風等因素讓貨物延誤三天裝船,製造業就覺得吃不消了,倉儲也馬上出現不敷使用狀況,將來缺工問題惡化,就等於天天刮颱風了。
洪英正是聯興國際公司董事長,投資經營碼頭業務已經25年,也有自己的拖車公司與內陸貨櫃集散站,他指出,台灣經濟發展到今天,就和許多先進國家一樣,較辛苦的勞力工作本國人不願意做,已經到了需要引進外勞的時刻,新加坡港經營得好,85%以上用的是外勞,包括白領階在內,台灣港口的缺工問題已經從基隆蔓延到高雄,很多散雜貨碼頭已經停止夜間作業,內陸貨櫃集散站也是夜間停工,累積的工作讓白天工作量倍增,缺工問題更凸顯,引進外勞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
洪英正在去年年初就向政府建言,指出如果政府不能儘快開放外勞,開始培養外籍碼頭工人與拖車司機,估計3年後港口就會出現癱瘓狀況,將重創台灣經濟,也會引發物價高漲、通膨等嚴重後遺症,因此明年引進外勞並作培訓,讓外勞能夠正式線上,已經是最後期限了。
實際上目前國內港口都已經在積極推動自動化,碼頭後線的自動化已將做得相當好,聯興負責運作的高雄港高明貨櫃碼頭,一個貨櫃進出僅需11分鐘,但是在前線作業上,現有的自動化設施效率還不夠高,橋式貨櫃起重機以人工操作,一小時可以裝卸超過40個貨櫃,透過電腦遠距操作,僅能裝卸20多個貨櫃,問題出在自動化機械只能90度操作,人工可以弧形操作。
台灣商港事業發展協會估計,訓練一名外籍碼頭工人或拖車司機,語言與專業技術訓練時間要花半年,必須儘早展開培訓。
洪英正也指出,貨櫃船公司疫情爆發後賺得盆滿缽滿,應該讓內陸貨櫃集散站能調高收費,目前收費水平是30多年前他自己在環球貨櫃場當職員時的七成左右,而基隆港腹地不夠,靠內陸貨櫃搭配營運,如果能調高費率,恢復夜間作業,裝卸效率將可大幅提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