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對陸製船收額外費用,船公司各種應對措施出爐。(圖/取自紐澤西港務局官網)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曾經在陽明海運與長榮集團工作13年,在海運界有47年資歷的崴航國際董事長曾俊鵬,對於川普政府擬對中國建造船舶收取額外港口費,認為是很離譜的政策,指出會帶來嚴重通膨,美國本土業者也大力反對,因此一定會修改原擬辦法,只是會改到什麼程度不知,而船公司也會有各種應對措施,無論如何,增加的成本都會由美國人買單。
目前這項收費是規劃每靠一個港收一次,引發全球海運及產業界的憂慮,陽明海運高階表示全案還在研議不方便表示意見,萬海航運總經理謝福隆則在公司法說會上指出,該公司安排在美國線的船隻,都不是大陸建造。
川普為發展美國造船業,對陸製船與租用陸製船,及未來24個月在大陸造船廠有訂單的業者,根據訂單比例收取不同等級費用,估計經營美國線的船公司,需要繳的金額在50-350萬美元之間,像萬海雖然不派大陸建造船舶航行美國,但因有在大陸造船,大陸訂單低於船隊25%,要繳的是最低一級的50萬美元港口費。
全球最大船舶經紀公司,英國克拉克森研究服務公司(Clarkson Research)提供的等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占全球約7成新造船訂單,在全球主要港口中,所占運輸量比率約4成。
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地中海航運(MSC)執行長托夫特(Soren Toft)指出,這項收費如果付諸實施,海運業每年將增加逾200億美元的成本,船公司無法獨自承擔,最終將不得不由消費者來支付。該公司建議這項收費不應溯及既往。
曾俊鵬指出,為規避相關收費,船公司勢必重新調度船隻,儘量不安排陸製船航行美國線,並減少彎靠美國港口數量,選擇僅彎靠樞紐港,或是改靠鄰近的加拿大與墨西哥港口,美國官方不要忘了疫情期間每大箱(40呎櫃)運價高達2萬美元的天價。
他認為川普這項政策沒有深入考慮,美國造船業長期以來在政府補貼下都還無法與亞洲國家競爭,基本問題沒解決就先抵制陸造船,會重傷美國經濟,難怪日本豐田、本田等汽車大廠和各零件企業在加盟的「美國汽車創新聯盟」(AAI)發給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聲明中指出,美國的船舶建造能力、營運規模要想增長需要時間,建議對陸籍船收費時間再等7年。
曾俊鵬估計,美國一定會降低收費標準。業界認為,本周一、二的公聽會各方反對意見大量湧入,估計收費金額調降、改按船舶大小收費、僅在第一個彎靠港收費、對已在大陸下訂單的船隻不額外收費等等,現在就等著看美國政府如何應對。
散裝船公司高階則指出,散裝船大陸建造比例遠高於貨櫃船,散裝船多數都是整船運輸,航行美國多數都僅會彎靠一個港口,大型船比較繳得起額外的港口費,對中小型船來說負擔就會太重,在陸製船儘量不走美國情況下,美國出口大宗物資找船的困難度將會大幅提高,運價也將堆高,對美國出口貨最為不利。
美國80多個港口加入的「美國港務局協會」(AAPA)指出,陸籍船入港限制如果導致貿易混亂,估計美國的商品出口將減少12%、石油和煤炭出口將減少8%。
加拿大與墨西哥的港口與鐵公路相關業者都估計將會接收美國的轉運貨,美國跨國投資銀行TD Cowen駐多倫多分析師Cherilyn Radbourne表示,如果這項計畫實施,肯定會看貨物轉向加拿大港口,尤其是溫哥華和魯伯特王子港;他表示很難想像川普的支持者會想傷害美國港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