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公會理事長李紀珠。(圖/本報資料照)
記者徐珍翔/台北報導
銀行公會理事長、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副理事長李紀珠今(25)日指出,2018年開始,全球消費力轉向1980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2025年後,千禧世代勞動力將占75%之多,「屆時,購買力、生產力都來自這個世代,而這個世代很容易接受破壞式創新。」直言金融業絕不可能再靠著法規保護,來維持本身的壟斷、寡占經濟,「與其如此,我們應該積極擁抱科技創新。」
李紀珠表示,銀行業過去被認為是扮演保護老百姓資產的角色,有責任保管資金,並運用它、增加其價值,也因為身負重任,外界也設下高標準,「因為運用的是別人的資產,所以銀行也被要求要高資本、高專業,還要被高度監管,另一方面,因為在保護傘下,讓其他產業很難切入。」
「過去10年間,隨著行動載具、社群的出現,或者雲端技術、大數據的應用,市場開始產生破壞性創新。」李紀珠說,當下很多業務其實不需要高專業、高資本,質疑主管機關高度管制的必要性,「針對一些無須重重管制的業務,若能開放其他產業進入金融領域,慢慢就可以看見一些FinTech公司合法進入金融體系提供服務。」
李紀珠坦言,此舉恐衝擊金融業,但細想後,可發現這類衝擊實屬常態,「因為任何一個產業的基本要件,都是如何用更便宜的價格,提供更好的服務。」直言金融業過去並未著墨科技創新,才會一下子無法面對衝擊,但事實是,科技是中性的,該趨勢也不可擋,「尤其是,我們想像一下,未來所面對的消費者長怎樣?」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針對美國、香港等六大市場進行「FinTech接受度指數調查」,發現25到34歲受訪者中,有四分之一為FinTech使用者,顯示FinTech消費者以年輕、高收入族群占多數,年輕的Y世代族群則是FinTech的發展重心,該事務所認為,金融機構若擁有創新的投資管理服務,將會讓更多有價值客戶,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活動。
李紀珠也指出,據調查,2018年開始,全球消費力將從戰後嬰兒潮轉向1980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2025年後,全球千禧世代勞動力將占75%之多,「屆時,你的購買力來源,生產力來源,都是這個世代,而這個世代很容易接受破壞式創新,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想透過法規保護,來維持、銀行、金融產業的壟斷淨利、寡占淨利,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與其如此,李紀珠認為,台灣金融業該更積極擁抱科技創新,且方法很多,除可充實本身的IT部門、電子金融部門外,也可以選擇直接和FinTech公司合作,甚至共同設立子公司,「畢竟,台灣沒什麼天然資源,國內市場又小,我們也無法在國外設那麼多點,如果我們能夠積極擁抱破壞性創新的科技,其實對台灣走出國際有很大幫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