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哥大率先2018年即採用TCFD框架,今年首度發行第一本TCFD報告書。(圖/台灣大提供)
記者陳俐穎/綜合報導
台灣大哥大今日發表首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Report)」,並採今年8月獲亞洲第一家以「控制升溫在1.5°C」情境通過SBTi 審查2050年的淨零路徑,嚴格以IPCC AR6(註)各種情境計算,訂定短中長期的財務衝擊與成本分析,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升溫挑戰。台灣大也預估在2030年前將投資百億元發展綠電及碳費、減碳等因應,大步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全球氣候加速變遷,台灣大透過TCFD科學化框架,鑑別5大風險5大機會。面對全球綠電市場供不應求,台灣大率先於2020年佈局綠電採購,以20 年長期購電合約鎖定優惠綠電價格,推估至2040年將節省至少14.5億元的電力成本。台灣大運用ICT核心能力,加速產業綠色轉型,搶攻永續商機,以大數據協助雲端IDC機房優化電力使用效率,更將節電設備商品化,推動「綠巨人計畫」,協助企業「碳盤查」、「能源管理」,推估至2040年可為企業客戶減少4.6億元的電費,將低碳商機效益最大化。未來台灣大也將通過發行綠色債券,投入再生能源可視化系統建置,智慧化追蹤、演算再生能源使用量等智慧節能設備,具體提升能源效率並減少碳排。
▲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強調,人類正處於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時刻,新潔淨能源的開發至關重要。(圖/台灣大提供)
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強調,人類正處於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時刻,根據最新的聯合國IPCC AR6評估報告,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排放趨勢,全球將在2040年前升溫1.5°C以上,嚴重影響人類生存。我們必須加快腳步實現淨零,新潔淨能源的開發至關重要。台灣大全力支持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產研合作」,加速學界開發再生能源開花結果。目前團隊已成功將天然氣中的甲烷,透過「去碳燃氫」的技術提取出氫,並與小型實驗發電機組串接正式發電,未來也將持續測試擴大發電能力,同時投入地熱能和海洋能的研究,將為台灣的能源轉型開啟新篇章。
蔡明忠進一步指出,透過TCFD報告書,讓所有利害關係人具體了解,台灣大面對氣候變遷下,如何管控風險並掌握機會。同時,報告書也具體回應包含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以及SDG 13 氣候行動、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等永續目標。
台灣大TCFD報告書以「極端降雨」實體鑑別風險 以78處HUB機房評估財務衝擊
台灣大2022年TCFD報告書,以「氣候與永續治理」、「1.5度C減量路徑策略」以及「績效目標」為三大支柱,除鑑別台灣大自身首要風險與機會外,同時以「極端降雨」作為實體分析情境的危害度,針對全台自有資產及供應商等1,104處據點全面分析暴露度,進一步盤點出78處HUB機房,並以淹水、山崩以及土石流為脆弱度,實際評估台灣大基站布建維護的潛在實體風險,並從資本、人力以及增添設備或預防措施三大面向加以防範,竭盡所能降低公司可能遭遇的財務風險衝擊。
在報告書中,台灣大揭露具體落實氣候變遷治理的組織運作。不僅以「董事會」為最高指導單位,「永續發展委員會」更率業界之先,由董事長蔡明忠親自擔任召集人,與5位獨立董事擔任委員,督導轄下包含由總經理擔任副主委,各事業群最高主管擔任委員的「永續發展小組」以及由技術長擔任主委的「環境管理小組」,以嚴謹的治理架構層層檢核、回報,由上至下全面整合協調。
同時透過TCFD架構分析,台灣大持續優化組織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不僅於2022年成立再生能源專責部門,專注綠能布局以及新潔淨能源的開發,更明定所有高階經理人需自定2~3項ESG指標,納入年終檢核,並與薪酬連動。同時,為更強化ESG績效與經理人薪酬之連結,倘各經理人年度設定ESG目標全數未達成,得視狀況就當年度考核調降等第或薪酬。2022年,台灣大共計13位高層主管之年終績效評估,與23項氣候變遷指標連動,以確保有效推動低碳轉型。
台灣大早於2018年即領先業界導入TCFD框架,並於2019至2021年兩度評估3項氣候風險財務衝擊;2023年更召開三場TCFD工作坊,邀集跨事業群部門共同商討氣候風險與機會之財務衝擊與管理做法。今年更出版首本TCFD報告書,完整揭露企業透過「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方向落實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管理。
不僅如此,台灣大從自身推動綠色服務價值鏈,近年來積極以數位科技開發創新綠色商品與服務,如台灣大客服APP成功以友善環保的方式加速無紙化,或雲端AI能源管理平台,透過即時監控幫助客戶降低能源消耗等,以2022年來看,已減碳達264,176.26(噸CO2e),具體呼應以「台灣大運用最新物聯網科技及AI人工智慧,綠化自身與價值鏈足跡,降低環境衝擊,主動創造更舒適美好的自然生態體系」的環境永續願景。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