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

哈佛商業評論/創新伙伴滿天下

哈佛商業評論/創新伙伴滿天下

從蘋果到默克,再到維基百科,愈來愈多組織正轉向群眾尋求協助,解決它們最傷腦筋的創新和研究問題。但是經理人的態度仍然審慎,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把問題丟給散布世界各地的眾多陌生人,風險似乎很大。智慧財產可以如何保護?群眾外包的解決方案可以如何納入公司的營運活動中?成本呢?

哈佛商業評論/執行長的5段真心話

哈佛商業評論/執行長的5段真心話

很多評論指出,董事會應該更負責任地監管企業。但執行長的聲音顯然不在這群意見中。三位作者訪問數十位備受推崇的執行長:什麼原因導致董事會成效不彰?董事會是牽制執行長的重擔,還是對企業有正面影響?董事會該怎麼做,才能變成企業的策略資產?

哈佛商業評論/社群解題力

哈佛商業評論/社群解題力

邀請群眾一同幫你解決問題和利用機會,「共同創造」是更好的方法。它可讓你持續利用大量利害關係人的技能和思維,並開發新的方法,替所有人創造價值。這個想法提供利害關係人各種平台,讓他們可以互動,並開始探索新的經驗和關係。

哈佛商業評論/制定智慧型決策

哈佛商業評論/制定智慧型決策

某項創新實際的風險如何,大半取決於人們使用它時所作的選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提醒,估算創新的風險程度時,必須考量到人們決策模型的限制,決策模型指的是人們在決定如何使用創新時,所採用的正式和非正式模型。

哈佛商業評論/我把自己變專家了

哈佛商業評論/我把自己變專家了

每個組織總會有具有「深度智慧」的專家,也是擁有特定領域知識的關鍵人物。然而,他們的知識是以經驗為基礎的,通常屬於直覺式,因而無法言喻,而且從來沒有傳授過。取得這些深度智慧,對整個組織和想要成為組織內專家的人而言,都是一大挑戰。

哈佛商業評論/安麗總裁的中國經

哈佛商業評論/安麗總裁的中國經

「直銷」是安麗公司知名的行銷模式。當中國政府宣布直銷為非法,安麗公司的高層主管必須決定,是否要撤出中國市場,或是尋找新的銷售方式。

哈佛商業評論/力挽失控群眾

哈佛商業評論/力挽失控群眾

TED在2009年敞開大門,准許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用它的名義,在當地管理和舉辦獨立的活動。其後幾年,大批志願人員在130多個國家,舉辦了大約5000場這種TEDx會議。TED經由這些會議來延伸品牌並獲得新的內容,如果採用傳統方式,要獲得這些效益得花幾百萬美元成本。

哈佛商業評論/這是我們的時代

哈佛商業評論/這是我們的時代

年方43,雪若.桑德堡已有輝煌燦爛的事業生涯得以回顧。她從哈佛大學以最優秀成績畢業後,進入世界銀行,然後到哈佛商學院、麥肯錫公司、美國財政部、Google公司,最後落腳臉書,管理這個社群媒體巨擘複雜的日常營運。

哈佛商業評論/A+企業的3個簡單法則

哈佛商業評論/A+企業的3個簡單法則

作者寫道,企業領導人仰仗的策略與管理建議,大部分既不可靠、也不實用,因為這些建議顯示顧問低估了機遇的影響力。雷諾和阿梅德針對在美國證交所交易的25,000家企業,進行了一項統計研究。

哈佛商業評論/互助造就組織成功

哈佛商業評論/互助造就組織成功

組織中的成員每天都要做決定,決定自己是否要當一個貢獻心力的「付出者」。然而,在高度競爭、贏家全拿的職場,慷慨助人會伴隨許多風險。領導人如何才能在倡導慷慨助人風氣的同時,避免損及生產力?

哈佛商業評論/別急著當eBay

哈佛商業評論/別急著當eBay

許多公司受到eBay等市集竄紅的吸引,也跟進想要經營多邊平台,讓買家和賣家彼此直接交易。但經銷商的表現往往比較好。從純經銷商到純多邊平台,之間還有許多不同形態的做法,企業要在其間找到自己的正確定位,必須考慮四項因素:

哈佛商業評論/別在手機上打廣告

哈佛商業評論/別在手機上打廣告

許多公司預期手機廣告變成行銷溝通策略的要件,但消費者就是不喜歡這種廣告。與其設計小型的橫幅廣告,精明的行銷人員應改用微型應用程式app接觸顧客,吸引他們。

哈佛商業評論/大爆炸式創新

哈佛商業評論/大爆炸式創新

近年來,一種新的破壞性創新形式崛起。它並沒有先以便宜的替代品進入市場,取代高階產品後,逐步提升品質。相反地,創新從一開始就在價格和品質上兩路進擊,對既有業者展開攻勢,並迅速席捲每個顧客區隔。這種「大爆炸式」破壞,幾乎一夜之間就能重創整條產品線。

哈佛商業評論/「經驗」幫我打廣告

哈佛商業評論/「經驗」幫我打廣告

我們生活在一個媒體飽和的世界,消費者淹沒在各式媒體發送的不重要訊息中。廣告策略透過干擾、重複、無所不在來說服人,這類做法已愈來愈行不通。想贏得消費者的注意與信任,行銷人員必須少思考廣告要對目標對象說什麼,而多想想廣告要為他們做什麼。

哈佛商業評論/賣什麼?有關係!

哈佛商業評論/賣什麼?有關係!

有許多資料和分析工具,可以協助零售商做出存貨管理和定價方面的決定;相反地,挑選最適合的商品組合依舊比較偏藝術,不夠科學,判斷一旦失誤,可能後果慘重。

哈佛商業評論/多國籍企業凱旋歸國

哈佛商業評論/多國籍企業凱旋歸國

企業要「逆向創新」,就必須揚棄制式想法。哈曼國際公司決定雙管齊下:從下層急劇改變,加上從上層的精明領導。設在印度和中國的一支小團隊,訂定了大膽的目標、建立新的組織結構,並採取新的設計方法。

哈佛商業評論/六大策略領導力

哈佛商業評論/六大策略領導力

作者研究超過兩萬名高階主管,找出「預測、挑戰、解讀、決定、對焦和學習」這六大技能,如果能精通並協調運用,可讓領導人作策略性思考,並有效引導企業在未知地域前進。

哈佛商業評論/讓資訊不只是科技

哈佛商業評論/讓資訊不只是科技

企業現在有龐大的內外部資料可以利用,可惜經理人可能沿用他們以前用在所有資訊科技專案上的相同方法。這種方法對改善業務流程和提高效率的專案有用,但是經理人必須運用不同的方法和心態,才能從資料中擷取寶貴的見解,以及利用資訊做出更好的決策。

哈佛商業評論/虛擬工作第三波

哈佛商業評論/虛擬工作第三波

過去三十年的三大波改變風潮中,雇主和工作者對知識工作有了新的共識。第一,家用電腦和電子郵件促成許多自由工作者出現,提供工作者和雇主新的彈性。第二,行動科技和全球團隊也給了全職人員一些工作彈性,不必要求他們放棄事業升遷和公司內的發展。

哈佛商業評論/冒進不如精進

哈佛商業評論/冒進不如精進

本文第一篇建議,企業不要急著搶進新興的熱門產業,而應該把焦點放在自己的核心強項上,在那個領域成為不敗的贏家。第二篇〈中國式資本主義危機〉的調查發現,員工意外死亡與公司主管的政治關係有密切關連。

第4頁共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