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船運

赫伯羅德新年度長約傳出限簽三年 長榮、陽明沒打算跟進

赫伯羅德新年度長約傳出限簽三年 長榮、陽明沒打算跟進

名列全球第五大的德國赫伯羅德航運,對於新年度的長約推出限簽3年,保證給櫃給艙的方案,部分船公司也以簽署2到3年長約為目標,不過我國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並不打算強推多年期長約,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與陽明總經理杜書勤都認為,必須考量客戶的意願,客戶可能會認為2、3年後的運價難料。

赫伯羅德:新長約運價漲幅三位數 馬士基:供應鏈危機仍未見終點

赫伯羅德:新長約運價漲幅三位數 馬士基:供應鏈危機仍未見終點

全球主要貨櫃船公司第三季獲利持續攀升,多家公司高階也對市場前景發表看法,全球最大的馬士基執行長施索仁(Soren Skou)警告全球供應鏈危機仍看不到終點,赫伯羅德執行長詹森(Rolf Habben Jansen) 透露簽的早鳥長約運價都是三位數增長。而我國貨櫃三雄相較之下非常保守,只有發布財報數字沒有任何前景說明。

McAfee傳出售、比爾蓋茲預言石油巨頭會垮 今日財經重點一次看

McAfee傳出售、比爾蓋茲預言石油巨頭會垮 今日財經重點一次看

防毒軟體McAfee傳將以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785億元)出售給PE投資機構Advent International,收購消息最快今日宣布;比爾蓋茲認為,石油巨頭需要轉型改輸送清乾淨能源,否則公司營運未來不看好,預計會有許多巨頭在30年後倒閉。《ETtoday新聞雲》記者整理五件財經大事,供讀者迅速掌握今日重點。

明年美西碼頭工人合約到期、後年減碳新規實施 貨櫃船運估再大好三年

明年美西碼頭工人合約到期、後年減碳新規實施 貨櫃船運估再大好三年

長榮(2603)上周五(5日)率先公布第三季單季EPS15.15元後,市場上最精準預測貨櫃三雄獲利的宏遠投顧指出,今年貨櫃三雄EPS在40-45元之間,甚或更高,明年6月底美國西岸碼頭工人合約到期,估計第二季買主就會開始提早拉貨,後年開始國際海事組織(IMO)實施新的減碳制度,估計貨櫃船運會再大好三年。

中遠看貨櫃船運拐點未到 赫伯羅德因市場需求「有增無減」調升獲利預測 

中遠看貨櫃船運拐點未到 赫伯羅德因市場需求「有增無減」調升獲利預測 

上周五(29日)全球第四大貨櫃船公司中遠海運控股、第五大德國赫羅德都對貨櫃船運市場前景發表看法,中遠指出,並不認同市場拐點來臨的看法,截至目前,並未觀察到拐點來臨;赫伯羅德則認為市場對貨櫃船運的需求「有增無減」,因此將今年獲利調高到126億美元。

搶運歐美傳統消費旺季貨品 上海美西快船運價每大箱炒到5萬美元

搶運歐美傳統消費旺季貨品 上海美西快船運價每大箱炒到5萬美元

大陸搜航網今(22)日下午最新報導指出,經營上海-美西快船的美森輪船,降價不到兩周,現在運價已經炒到每大箱(40呎櫃)5萬美元,電商業者搶運年底前黑色星期五、聖誕節貨品,當地貨運代理業者形容:「整櫃40HQ(高櫃)破5萬刀了,刀刀割肉。」

SCFI本周小跌0.1% 美西線候港貨櫃船逾90艘、運價漲1.99%

SCFI本周小跌0.1% 美西線候港貨櫃船逾90艘、運價漲1.99%

上海航運交易所今(22)日公布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微跌0.1%,指數收在4,583.39點,其中美西線運價小漲1.99%。業界指出,東南亞國家工廠陸續復工,中國大陸限電問題改善也在趕出貨,第四季將是淡季不淡,加上長約運價有透過附加費拉高,船公司業績甚或有機會優於第三季。

馬士基傳收購美國物流巨頭羅賓遜擴大版圖 承攬業者緊盯衝擊

馬士基傳收購美國物流巨頭羅賓遜擴大版圖 承攬業者緊盯衝擊

丹麥馬士基航運近年積極拓展物流事業,該公司今年的稅息折舊前獲利估計將達195億美元,本周傳出該公司計畫收購美國第三方物流巨頭羅賓遜(CH Robinson),下個月起將直接處理來自託運人的貨物,儘量不經過承攬業,擺脫承攬業的意圖明顯,歐洲已有大型承攬業表明停止與馬士基來往,馬士基的得與失,業界都在觀察。

承攬業趁火打劫? 馬士基每大箱收4千美元運費承攬業賣2萬美元

承攬業趁火打劫? 馬士基每大箱收4千美元運費承攬業賣2萬美元

有國際媒體報導,丹麥馬士基航運下個月起將直接處理來自託運人的貨物,儘量不經過承攬業,並指出該公司一個大箱(40呎櫃)收承攬業4千美元長約運費,承攬業卻以2萬美元賣出,市場傳出馬士基正研究如何懲罰承攬業。

SCFI小跌並非全面下跌 第四季大陸與東南亞工廠復工才是真利多

SCFI小跌並非全面下跌 第四季大陸與東南亞工廠復工才是真利多

上周五(15日)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小跌1.28%,被形容是運價全面下跌,讓已經跌深的貨櫃三雄股價今(18)日持續下跌。長時間研究航運股的投顧公司指出,第四季東南亞各國疫情改善,工廠復工,中國大陸在政府提高電價與拉高煤炭產能後,工廠復工比例拉高,才是貨櫃船運市場的真利多。

長榮貨櫃船訂造艘數全球第一 德翔運力增幅全球第一

長榮貨櫃船訂造艘數全球第一 德翔運力增幅全球第一

根據Alphaliner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本月14日為止,全球貨櫃船公司當中,新船訂單艘數最多的是我國長榮海運,有83艘,訂造中船舶運力增幅最高的是我國德翔海運,新訂單運力達公司現有運力的82.6%。長榮新訂單運力達公司現有運力47.8%。

SCFI跌1.28% 超大攬貨業:以目前訂艙量來看下周運價將回升

SCFI跌1.28% 超大攬貨業:以目前訂艙量來看下周運價將回升

中國十一長假前的9月30日,上海航運交易所今公布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微跌0.64%,上周五(8日)微漲0.73%,今(15)日小跌1.28%,指數收在4,588.07點,超大型攬貨業者指出,這一周的小跌心理因素居多,節後貨量少些,以目前訂艙狀況看,下周運價就可回升,11月就要看限電程度。

透過附加費調升長約貨實收運費 船公司第四季業績有機會更好

透過附加費調升長約貨實收運費 船公司第四季業績有機會更好

國內外貨櫃船公司指出,今年美國線長約價簽得太低,與現貨市場運價價差太大,船公司已透過調升基本運價或開徵旺季附加費、港口壅擠附加費等名目調升長約客戶實收運價,因此今年第四季船公司獲利有機會優於第三季。船公司目標是將明年美西線長約價自每大箱(40呎櫃)約3,500美元的運價倍增至7千美元。

德魯里估明年因「長約價調升」平均運費增6% 與宏遠投顧看法不謀而合

德魯里估明年因「長約價調升」平均運費增6% 與宏遠投顧看法不謀而合

英國知名海運諮詢機構最新報告估計,今年全球貨櫃船公司獲利約1,500億美元,明年現貨市場運費會下修,但長約運價會調升,整體平均運價估約增6%,與國內宏遠投顧今年7月初與9月中旬提出的報告不謀而合。而英國勞氏新聞報導指出,目前因塞港被困住的貨櫃高達3百萬箱(20呎櫃),約佔全球運力的12.5%。

十一長假過後SCFI微漲0.73% 後市看大陸限電政策發展

十一長假過後SCFI微漲0.73% 後市看大陸限電政策發展

中國十一長假前的9月30日,上海航運交易所今公布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微跌0.64%,今(8)日是恢復上班首日,SCFI下午三點公佈指數為4647.60點,微漲0.73%,其中歐洲線漲幅最大,周漲2.33%,已連續三周平盤的美西線運價小漲0.78%,美東線連續兩周下跌,本周跌1.21%,後市就看大陸限電政策發展。

大陸存貨多、中美關係重回軌道 貨櫃船運第四季展望聚焦限電影響

大陸存貨多、中美關係重回軌道 貨櫃船運第四季展望聚焦限電影響

貨櫃船運市場在中國十一長假前因為加班船多,貨運代理業有趕在節前降價出清艙位現象,兩岸船公司指出,本周市場運價相當穩定,主要是因還有很多積壓的貨在紓運,工廠也都有二到四周的庫存,中美關係推動重回軌道,貨量增長可期,第四季就看大陸缺電問題能改善到甚麼程度。

貨櫃海運市況反轉?三法人仍看好:船公司實收運價未跌

貨櫃海運市況反轉?三法人仍看好:船公司實收運價未跌

昨(4)日國內證券業龍頭才估長榮(2603)明年EPS略勝今年,給予200元目標價與買進的建議,今日又有兩家國內投顧與一家亞系外資出的報告,指出近日傳出中國至美西貨櫃船運價大砍超過30%,實際上僅是部分貨運承攬商十一長假前拋售艙位,船公司實收運價沒變,從超大型零售商搶著包租船舶就可看出運輸需求有多強勁。

股價雖超跌 國內法人最新報告估長榮明年獲利略增、目標價200元

股價雖超跌 國內法人最新報告估長榮明年獲利略增、目標價200元

長榮(2603)雖然昨(4)日股價跌至102.5元,但國內法人昨日提出的最新評估,估長榮明年EPS可略高於今年的42.66元,可達42.80元,給予200元目標價與買進建議。另一家法人指出,現在貨櫃三雄股價已經與基本面無關,主要是籌碼面問題,今日估計還有融資斷頭賣壓,昨日外資則都買超貨櫃三雄。

陽明「股價跌破百元」 散戶想跳海 法人回應了

陽明「股價跌破百元」 散戶想跳海 法人回應了

台股重挫、貨櫃三雄創下連兩個交易日跌停,其中陽明(2609)股價破百,收97.2元。兩家法人指出,陽明今年EPS有40-45元,即使明年獲利減半,股價也應有100元以上,基本面沒問題,現在是超跌,主要是大陸限電事件引發的恐慌,現在就看限電事件發展、本週五上海航運交易所貨櫃運費報價與下周一船公司公布的10月營收。

海運界大老認為大陸限電是短期現象 非刻意打壓高耗能低產值產業

海運界大老認為大陸限電是短期現象 非刻意打壓高耗能低產值產業

國內海運界大老指出,中國大陸在電力不足情況下對高耗能工業實施限電,估計應該屬於短期措施,有些報導揣測是大陸官方刻意打壓高耗能低產值產業,他認為不符大陸維穩政策,而且大陸不生產,歐美買主就會轉向開始復工的東南亞,現在大陸官方要思考的是放下身段,恢復進口澳洲煤碳並提高電價。

第3頁共6頁